三、寒山子比木兰更生不逢时,但终将与木兰一同流芳千古 透过诗作还能找到更多寒山的生命轨迹,他在考场失利之后,也曾想过学武戍边,以身报国,如“去家一万里,提剑击匈奴”,也曾学游侠浪迹天涯,如“出生三十年,尝游千万里。行江青草合,入塞红尘起。”最终才选择了浙江天台山。“炼药空求仙,读书兼咏史。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当时寒山身处八世纪初的开元盛世,既没有做官的机会,又没有仗可打,真正是报国无门,比之木兰更生不逢时。怎么办?他没有自暴自弃,而要另辟蹊径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将自己的生命延长到极致。他做到了,不仅活了一百多岁,诗作更是流传了一千多年,甚至走出国门,在日本、美国也享有极高声誉。 《木兰辞》是幸运的,犹如寒山自己预言:“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我们知道寒山的诗大都题在竹木山石之上,不署名,但这首诗还是被时任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的韦元甫(公元?—771年)从民间收集到了,续录入了南朝陈代沙门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现已亡佚)。后又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了《乐府诗集》。韦先生近水楼台先得月,也非常喜欢这首诗,还仿作了一首《木兰诗》附后,两首都被郭氏收录,只是价值优劣悬殊,他还算不得真正的明眼人。 关于寒山的出生年代,学界争议也像《木兰辞》一样,从南北朝一直猜到唐朝,横跨二百多年。通过以上论述、互证,并综合前人考据,笔者认为寒山生活在公元六百多年到七百多年,亦即七世纪末到八世纪末。而《木兰辞》的写作时代则是八世纪中叶,韦元甫公元667年离开了浙江。文中“策勋十二转”也是唐朝之后才有的策勋制,自西魏时创立,到隋朝才有十一转。唐朝一转武骑尉,二转云骑尉,三转飞骑尉……十二转上柱国。木兰得十二转,是最高的勋位,可做尚书。另外,“天子”“可汗”集于一身也是唐太宗始作俑,之后延续到了唐玄宗。 那么,诗中的木兰又是哪朝哪代人,出生何处呢?笔者将在下一篇文章分解。 (汪宏华:学者,文学评论家,专注于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等经典解读,代表作品有《大起底:四大名著里的本意与隐喻》) 相关阅读:学者新解《木兰辞》:木兰辞官因不堪官场等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