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2014散文随笔创作漫谈:大地上唱响人民之歌(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古耜 参加讨论

    聚焦社会变迁,弘扬时代风采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古老的中国经历着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经济学家眼里,可能是一整套科学的公式,一系列严谨的推断,一连串精确的数据,但在散文家看来,则更多的是一次次难忘的经历,一段段由衷的观感,一幕幕不灭的记忆。它们承载着时代风采和生活魅力,也饱含了作家的欣悦、赞美与憧憬,最终化作情真意切的艺术表达。
    乔忠延的《我回故乡看大戏》由老家新建戏台、重开村戏说开去,通过“我”作为戏迷所特有的一段欢乐而不乏沉重、诙谐而略带苦涩的回溯,映现了农民在摆脱物质贫困之后所产生的精神余裕与文化渴望。正如作家所说:“小康不小,那里边不仅容纳着肢体需求的丰衣足食,还容纳着精神快乐的歌舞音韵。”黄传会的《一不小心,我侵权了》写作家的新著因引用农民工的诗歌被告知侵权,而接下来在解决侵权问题的过程中,侵权的作家和被侵权的农民工却同时被对方感动。这双向的理解、尊重和认同,不仅展示了新一代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提升,而且实证了整个社会正在走向和谐与文明。李学恒的《永远的歌声》,讲述作家与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长达半个世纪的心缘。其中那伴随歌声出现的交织着悲喜忧乐的场景,融入了“我”和家庭的命运起伏,又何尝不是中国工业乃至中华民族艰难崛起、曲折前行的象征和缩影。梁鸿的《梁庄:归来与离去》和赵瑜的《乡村阅微》,同样激活了作家置身其中的乡土情景,那有关过大年、红白事和喝酒“喷空”的种种热闹里,依旧昭示了农村生活的欢乐。苗长水的《精英参谋群同出一门》、徐剑的《新李将军列传》、马晓丽的《野战师速写》等军旅散文紧扣时代特征,描画了人民军队在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道路上焕发出的崭新风貌与无限生机。
    发掘生活诗意,关注人的发展
    时至今日,说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已不单单是指经济实力的增长、物质生活的提升和城乡面貌的改观,同时还意味着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日趋丰富和个体情趣的健康生长,即人自身的发展得以彰显。这一点同样反映到散文随笔创作中,一时间发现和烛照心灵美与情趣美的作品目不暇接。
    鲍尔吉·原野的《童年的梯子通向天堂》和《生命中最温暖的部分》,深情捡拾少年记忆。这些记忆有明丽也有黯淡,有甜美也有酸涩,留下的不仅是特定年代的斑驳折光,同时还有引人遐想的童心童趣和耐人咀嚼的生命况味。安然的《亲爱的花朵》因花生情,借花写意,字里行间既贯穿着“我”对花的解读,又闪烁着花对“我”的启示。南帆的《到来一只狗》和高洪波的《汪星人记趣》,不约而同地写活了家中的宠物犬。现身其中的卡普或斑斑、库克、谷子们,以各自不同的性情和行为,上演着动物世界的正剧、悲剧或喜剧,从而映现出作家特有的“齐物”观念和乐天情怀。项丽敏的《临湖》是作家与黄山脚下太平湖的深情对话。那些清丽而质朴、灵动而纯净的文字,不仅唤醒了山光水韵、鸟语花香,更重要的是敞开了一道难能可贵的心灵风景: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远离物欲和喧嚣的诗意生存。此外,陈忠实的《神秘神圣的文学圣地》、肖复兴的《身段的绝响》、朱以撒的《砚边六题》、钱红莉的《音乐笔记》等,虽然涉及不同的艺术领域,但无不浸透了独特而深切的人生体验,显示了触动灵魂的力量。如果说以上篇章主要以形象与情思,诠释了人心应有的丰邃与健朗,那么,郭文斌的《认识我们的心》和卢新宁的《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等议论性作品,则更多以睿智的言说,以充实而新鲜的正能量,为这种心灵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滋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