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评《运河名物与区域文化考论》:千里长河一书览(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同刚 参加讨论

    顾建国教授认为,运河既是一种有形的交通运输载体,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历史与现实文化的粘合剂,是区域文化产生、传播和增值的催化剂。首先触发他思考的是“大运河”这个公众耳熟能详的称谓的来源。作为原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他发现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文中,几乎鲜有“大运河”这样的字词,即便是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等正称,文人也极少使用。因为文人选词,喜欢古雅和形象,他们常借各种古称或直观的俗称,来代指大运河的各段河流。所以,要展示历代诗文中所描绘的大运河丰采,首先就需弄清楚大运河的各种代称和异名。由此入手,“运河名物”这个核心概念在他的思考中逐渐形成。
    田野调查,文史互证。本书采用了田野调查和文史互证等方法,作者深入运河流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指认、旅行体验等方式,由古籍资料到现实样本,再到最新考古成果的掌握和运用,力求对大运河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和了解,从而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本书中多幅图片,大都是著者本人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用心拍摄的照片。比如,宋末元初江淮运河的通塞问题、清江闸和洪泽闸建造的年代问题等,正史的记载或言之凿凿、或语焉不详。对此,著者在爬梳剔抉大量文史资料的过程中,专注于第一手资料的搜寻和确认。在此基础上,通过文史比对和互证,皆给出了新的答案。再如,历史上著名的运河要镇“角城”地点的所在,以及淮阴境内所谓“隋炀河”的问题等,著者在史料梳理分析和田野调查直观了解的基础上,同样得出了新的认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