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汇读书周报》:《花随人圣庵摭忆》珍本小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
    
作者:张旭东 日期:2008.11.14 版次:5

    《》珍本小记
    ■张旭东
    钱钟书《石语》一开头便记石遗老人的话云:“余早岁学为骈体文,不能工也,然已足伤诗古文之格矣,遂抛去不为。凡擅骈文者,其诗古文皆不工。余弟子黄秋岳,骈文集有清一代之大成,而散文不能成语,是其例也。”石遗老人这段话对其弟子黄秋岳似褒实贬。钱先生又记曰:“丈言时,指客座壁上所悬秋岳撰七十寿屏云:此尤渠生平第一篇好文字。钟书按:黄文结构,全仿彭甘亭《钱可庐寿序》。”钱先生的按语使得黄氏重量再减一分。然“散文不能成语”之评,黄氏不至于此。即以诗论,秋岳与石遗另一弟子梁众异于石遗早有出蓝之誉。在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中二人被点为小温侯吕方和赛仁贵郭胜,吕、郭二人,地位颇不低。但今日《光宣诗坛点将录》通行本中已无黄、梁二人身影,换以他人,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石遗老人谈到的诗、古文、骈文外,黄秋岳有一部书以笔记体记清末民初掌故轶闻,间以评论,此书大大有名,即为《》。我前几日在上海古籍出版社资料室找到一本初印本,是为珍本。
    面前这部《》是我从资料室借来的,借时管理人员说本有两部,一部是上海书店1983年影印本,蒋维崧先生借去了,于是拿给我这部。这书品相不好,厚厚的,封面残缺卷缩,标题大部磨去只约略可识。此书没有版权页,我隐约觉得它有自己的故事。
    前有一序,序不长,如前人的八行书,写到底正好写完,刚好一页。而序者似欲抒情,却又不便多说,刚开头便煞了尾。文字雅健,于吞吞吐吐之间有嘡鞳之姿。由于不长,又写得好,我录在下面:哲维黄君尝以抽毫之暇撰为《》,逐条刊登杂志,阅时既久,积成二巨帙,邮达于余。余乃稍纠其笔误数处,并志所疑于眉端。适友人孔君方居天津,急欲索阅,遂转付焉。哲维既闻余有所订正,驰书促孔君还寄南中。因循月余,军兴而哲维骤被独柳之祸。孔君关河转徙,私窃惊怛,以为秣陵追答,永成虚愿矣。不意孔君耿耿夙诺,闻变仍贻书属所亲于故居中检出此二帙,丐余还付其家。片羽之珍,几失而复得。荏苒数年,世变未艾。其家乃谋印行以永其传,且以余有此一段因缘,畀余雠校且督为序其事。呜呼!哲维瑰才照世,中道殒蹶,非所及料。区区随笔之作,固不足引重,然即此已略窥其怀抱寄托与夫交游踪迹、盛衰离合、议论酬答、性情好尚,而一时政教风俗之轮廓亦显然如绘画之毕呈,所谓明乎得失之际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非欤?求之于古,盖容斋洪氏之伦也。碧血千年,陈根屡易,英英神理,如在目前,不得从容互相赏析,呜呼伤已!昭阳协洽重三日兑之书于燕都。
    这序是瞿兑之先生作的,昭阳协洽是1943年,这书当时只印了百部,用来分赠亲友。蒋维崧先生借去的那部远没有这部珍贵。前几日,杨扬先生写《记忆中的那些书》,提到周黎庵一部《花随人圣庵》为人持去,怅惘久之。想来黎庵那部也是这百部之一,他的怅惘就可以理解了。杨扬的被学生借去不还的王元化先生签名本,尚不能与之较,版本价值相去悬远。
    瞿兑之是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的特约编审,资料室这部很可能是瞿先生所赠。黎庵是瞿之同事,亦当是辗转获赠。由于著者、序者、获赠者,不是被“独柳之祸”,就是曾坐于凝碧池头,故所言寥寥,不欲多说。这部书也静静躺在资料室里,任旧事慢慢流淌,以至被人遗忘。
    但它不会被遗忘,黄秋岳人固不足论,其书却颇有价值。1947年春,陈寅恪先生有首诗《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庵笔记深赏其游旸台山看杏花诗因题一律》,《寒柳堂记梦未定稿》语曰:“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曰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溥,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陈看到即是这个版本。甲午败后,陈三立发电报给张之洞,要他奏斩李鸿章,主战派和主和派以命相搏。此书中黄濬不以清流之言为是,稍偏合肥,但也不全以其为是。他说,台湾要割便割去,条约要签便签去,关键是要泯灭门户之见,“夙夕经营为是”。这当时真是谠论,不知超过多少人。在有涉其父的情形下,陈寅恪都称赞它,可知。如今不少人诋“清流误国”的同时,大赞李鸿章能“任事”,这自是拾梁启超的唾余,昧于识见。黄就责李不能“夙夕经营”而紧守后党以自保,识见是高明的。但作者自己却于1937年以汉奸罪被杀了头。读这书,疑惑是有的,但疑惑没有感慨多。
    此本借阅者不多。1981年以前不得而知,此后借阅者有杨震方(1981年)、上海书店陆国强(1982年)、徐树仪(1984年)、李剑雄(1984年)几位。潘景郑《寄沤賸稿》中有一篇《〈碑帖叙录〉序》,即是为杨君震方所作。陆国强是上海书店出版社的编审。徐树仪是唐代文学研究者。李剑雄是老北大、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我到社时他已退休,每周二、五还来两次。他们当时大概都产生过一些感慨和疑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