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生活细微处散发温暖的光——读希尼《电灯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自由读书社(微信公众号 李猛飞 参加讨论


    《电灯光》是希尼的第11部诗集,2001年出版,主要收集的是他1995年获诺贝尔奖之后的作品。正如诗集中组诗《旁注诗》中的诗句“你完美地保留了自我就像河水/如威尔士的杰拉德所说冲入阿克洛港湾/甚至在涨潮只可能有咸水的时候。”,希尼在这部诗集中依然保持了以个人视角描写自然风物、生活经历,并且在诗中融入了爱尔兰的历史、政治事件以及文学传统,既有广度又不失其深度。诗集按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对爱尔兰自然风物的描写,一是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回忆,一是缅怀逝去的诗人、亲人与朋友。
    描写自然风物的诗在诗集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只有《在图姆桥边》、《鲈鱼》、《羽扇豆》、《巴恩河谷牧歌》、《巴利纳欣奇湖》五首。虽然数量少,但是不失其丰富迷人的风格,如《在图姆桥边》:
    那里平坦的水流
    从内伊湖流出之后溢过堤堰
    看起来像越过了地平线的尽头
    闪闪发亮,落入巴恩河的
    绵延不断的现在进行时。
    那里设过检查站。
    那里九八年的反叛少年被绞死。
    那里野外空气的负离子
    对我来说是诗。正如此前有一次
    肥美鳗鱼的黏液和银光,也是。
    正如希尼的第一首诗《挖掘》所宣称的那样,他的诗是植根于爱尔兰的自然与历史的。这首诗的第一句写出了图姆桥的位置,二、三句写在图姆桥所发生的事情,最后两句写出图姆桥对诗人的意义。第一句“那里平坦的水流/从内伊湖流出之后溢过堤堰/看起来像越过了地平线的尽头/闪闪发亮,落入巴恩河的/绵延不断地现在进行时。”,图姆桥、内伊湖、巴恩河,这些不仅陪伴希尼成长,而且还承载着爱尔兰的历史。第一行“那里平坦的水流”说的是流经图姆桥的水流,下面第二、三行就追溯到这水流的上游“从内伊湖流出之后溢过堤堰/看起来像越过了地平线的尽头”,希尼笔下的爱尔兰自然是承载着一定历史的,这里追溯到上游的内伊湖,可以说是追溯爱尔兰的历史,那么内伊湖就代表了一个过去时,代表爱尔兰的历史世界,“越过了地平线的尽头”也即越过爱尔兰的历史;下面“闪闪发亮,落入巴恩河的/绵延不断地现在进行时。”,这一句就过渡到了现在、当下的世界,“绵延不断”、“现在进行”这样的词我们通常用来形容时间,希尼在这里用来写水流,非常精妙,我们通常说“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希尼在这里把有形的水流与无形的时间合二为一,同时这一条河流还联结着过去与现在,这也是时间的范畴。这一节只有短短五行,通过一条河流联结了过去与现在,同时把抽象的时间、历史具体化、形象化,可以说是微言大义。
    第二节“那里设过检查站。/那里九八年的反叛少年被绞死。/那里野外空气的负离子/对我来说是诗。正如此前有一次/肥美鳗鱼的黏液和银光,也是。”第一节的结尾“落入巴恩河的/绵延不断地现在进行时。”,我们说时间是无止息的,历史在时间中也会被慢慢遗忘,但希尼在这里清晰地描绘出图姆桥发生过的事件,就像流水冲刷掉一件文物表面的泥沙,显示出其本来面貌。这其实是承接第一节逻辑的,从上游到下游,从过去到现在。“那里野外空气的负离子/对我来说是诗。正如此前有一次/肥美鳗鱼的黏液和银光,也是。”,这两句可以说是诗人的自我强调,他仍然一以贯之地把自己植根于爱尔兰的土地与历史,并使它们熠熠生辉。
    个人生活经历的回忆在诗集中占绝大多数,可以说是这部诗集的躯干。这些回忆中包括童年时医生到家里给妈妈接生,中学时和同学一起表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学时和妻子玛丽在学生会上跳舞,孩子的出生,还有参加诗歌节以及与朋友在西班牙、希腊游玩。
    关于个人生活经历回忆的诗对于希尼来说可谓是驾熟就轻,因为希尼一开始写诗就立足于个人视角去写身边的人与事。在这些诗中,希尼用每件事情中的细节去构筑,像一个泥瓦匠一丝不苟地工作,所以在读这些诗的时候就像看电影一样,当时的场景随着诗行呈现在眼前。例如组诗《红白蓝》中“你和我在学生会疯快地/跳着摇摆舞,腾出来的地板如马场/我们俩互相套着缰绳、马嚼子,互相解开。/‘大衣’你叫到。/而我回答‘驾!’”,当时的那种欢快瞬间就呈现出来,再有“我试图唤你回来,但你的隔离状态/使你对触摸免疫,而我的手以为/自己认识路,却迷失了,羞怯地缩回。”,这几句可以让人联想到阿赫马托娃《吟唱最后一次会晤》中的“我竟把左手的手套/戴在右手上。”,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把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了,希尼的这首诗是写他的妻子玛丽进产房前,“而我的手以为/自己认识路,却迷失了,羞怯地缩回。”,牵自己妻子的手,对于一个丈夫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然而“却迷失了,羞怯地缩回。”,表现出希尼想安慰妻子却因为医院的规定而不能的心境。这首组诗中的第三部分《蓝》,希尼把躲避战乱描绘成一场甜蜜的旅行。
    在这些个人生活回忆的抒情描写中,希尼还融入了文学传统与政治、历史现实。《真名实姓》中引用了莎士比亚的戏剧,《边境袭击战》引用了史诗《贝奥武甫》,《格兰默牧歌》则是仿照维吉尔的《牧歌》,《来自希腊的十四行》使用的是十四行诗体,《所知世界》中融入了东欧难民、芬兰历史上的大饥荒,《马厩》中提到了爱尔兰革命,《图尔宾之歌》中提到了18世纪的“公路骑士”。
    缅怀逝世的诗人、亲人、朋友的诗集中在诗集的第二部分,他纪念的诗人有泰德·休斯、约瑟夫·布罗茨基、齐别根纽·赫伯特、诺曼·麦凯,在这些诗中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诗歌传统的传承,正如在纪念泰德·休斯的那首诗中所说“这是‘从我们自身产生的红利’,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坚持/所赐予的报偿。是我们可以拥有的东西。”。在纪念亲人、朋友的诗中,希尼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看视病人》是缅怀他的父亲,《身体和灵魂》是纪念他中学时的一位学校管理员,《斯茹斯》是写他朋友的患癌症的妻子。在怀念祖母的《电灯光》中,希尼回忆了自己儿时的事情,第一次见到电灯光的惊奇,第一次听收音机,还写到他穿梭于贝尔法斯特与南沃克区,诗的最后三行“她指甲上的燧石和裂缝吸纳尘土,/如琴拨坚硬,闪闪发光,一定还保存在/德里郡埋着珠子和脊椎骨的地下。”,这个想象祖母死后入土为安的情境,正如译者杨铁军在译后记中所言“个人记忆、爱尔兰的泥泽的神秘和人类历史在此汇合,得到了最深刻有力的表达。
    希尼这部诗集出版时62岁,他在以个人视角回忆生活经历的基础上,融入了政治现实、文学经典,并尝试多种体裁:十四行、牧歌、哀歌。可谓是包罗万象,却没有丝毫杂乱,有杜甫所说的“晚节渐于诗律细”的风范。希尼的诗大部分是从个人视角出发,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每一件事物中,所以他的诗读起来非常的亲切、随和,给人一种温暖,他就像巴恩河里的鲈鱼顽固地把守着人类最宝贵的情感,使我们“暂定于万物皆流、奔涌无休的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