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是以儒学为主体的多元一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而国学就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是中华文化的固本之学。...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孔子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这是由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近代以来的反孔批儒留下了许多祸患,应该进...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血缘亲情,有深厚的家族观念,出于同一祖先的一姓往往聚族而居,组成自然村落,在村落的核心部位建立自己的家庙来祭祀祖先,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
摘要:华夷之辨主旨是就华夏族和周边的夷族进行区别,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以后,每当中华民族、中华文化遭遇危机之时,华夷之辨就被重新提出和强调。近代中华民族、中华...
纵观中华文明发展的慢长历史,我们发现其中浸透了“和”的精神。今天,我们在研究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时,除了总结其中凝结的理论思维成果,还要在动态的实践过程中探讨中华文...
一、华夏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 中国文明有不同的称谓,一般称为“中华文明”、“华夏文明”,也有称之为“汉文明”,一些西方学者又称之为“儒家文明”。在笔者看来,“...
提要: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明是多元化的。多元文明如何和平共处?西方人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还提出文明冲突论。当今威胁人类和平共处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帝国主义。以和而不同的...
传统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 一、“易有三义——变易、不易和易简” 郑玄在《易赞》和《易论》中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
本文原载《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7期第68—73页 内容摘要:目前具备文化人类学倾向的“听觉文化研究”和具备文化社会学倾向的“声音政治批评”处于张力与互补共存的对话关系之中。...
演讲人:陈泳超 (北京大学中文系) 演讲地点:北京大学 演讲时间:二〇一八年五月 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主流认知中,尧和舜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无论是《尚书》还是《史记》,对...
摘 要 在西方视觉文化的历史进程中,通过“镜子之喻”和“洞穴之喻”,柏拉图似乎确实树立了古希腊视觉的至上主义立场,但古希腊视觉至上论的背后是对视觉的偏见,呈现出视觉的...
内容摘要:“文化研究”对于文化政治的结构性问题呈现出特殊的“隔绝”方式。声音政治批评与听觉文化的对话,并非“补偿式”“交互式”或者“学科性”的联系,而是特定的文化...
为什么将比较文明的落脚点首先放在英格兰文明上? 今天是“比较文明再思考”系列第2期。大家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本期的比较文明没有从习惯谈起的古代五大文明说起,而是一...
【内容提要】本文从文化心理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不大可能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的那样,成为未来主导世界统一进程的民族。但是鉴于中国现有的规模,只要能把自身的问题真...
国学与管理智慧是近年来国学研究与普及中的热门话题,作为传统学术与文化的国学何以与现代管理学有着必然的联系,又是如何得以运用的?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好奇与兴趣,...
每每看到一条大河波浪滚滚的景象,就想到要是它出现在我的家乡我的童年该有多好。“你看那汾河的水哗啦啦地流过了我的家门”(《人说山西好风光》),“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
本文属于村庄名称和宗教社会学、社会民众心理学,富含社会批判成分,对旧制度疾首蹙额。村庄,人类聚落发展中的一种低级形式。村庄聚落约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自然村名的一...
如果说,19世纪是人类创造传奇的最后一个世纪,那么20世纪就是人类讲述传奇的最后一个世纪。 传奇的诞生,有赖于超异的空间,超常的人物,超凡的举动。而现代生活世界的世俗化...
尊敬的海内外各位来宾、尊敬的校党委副书记覃红教授、尊敬的中文一流学科负责人胡亚敏教授、所有的与会代表和听众朋友: 早上好! 在这酷热难当的盛夏时节,大家仍然勇敢地跳...
中国的文化传统到处在式微、在衰落,这是一个趋势。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地方,现在越来越找不到“中国”。我们不妨把中国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经济最发达、媒体最集中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