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3日电 在近日举办的“历史上的帝国”丛书读者分享会上,拉丁美洲史专家、翻译家、该丛书译者之一郝名玮及来自北京大学外语学院西班牙语系老师、马尔克斯《百年孤...
7月9日,中央宣传部、中国作协在京召开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满足少年儿童阅读需要,繁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如何更好地推...
内容提要: 15年来,“意境”研究仍然是一个热点课题。与20世纪后20年的意境研究相比,这一时期在文献整理、理论探讨和学术批评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譬如文献整理更全面...
所谓文学作品“系列化”,就是作家创作出版一个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之间存在着鲜明的或内在的关联性,或者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作为贯穿系列作品的主角或线索,或系列作品围绕一个...
反腐倡廉是时代的强音。一批小说家怀着庄严的使命意识和崇高的责任担当,创作出众多反腐倡廉题材作品。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知识分子在反腐倡廉文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众...
文学需要批评,在历史上,批评与创作相互推动,共同书写了文学的历史。中国的文学批评自改革开放以来,丰富而多样,对文学的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这本《中国文学批评》...
近年来,文艺批评作为整体文艺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维度,广受质疑和非议,固然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但我想与批评家的学养和坚守关系更大。但还是有一些深具学术良知和深厚学养的批...
几年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翻译就是世界文字。这话让我吃惊,可冷静一想,事情确实是这样的。没有翻译,从何谈世界文学呢?现在,中国政府、文学组织机构、中国作家对翻译的...
前不久去大连,饱览了城市在日据时期的殖民地布局建筑。回来后找出王中忱剖析移居大连的日本文人精神的论文《蝴蝶缘何飞过大海》(《视界》第十二辑,二〇〇三年),重读着,...
一 王彬的文艺理论专著将传统的“红学”研究,与现代叙事学实践进行了成功的接轨,在对待传统的小说研究方面,作者不仅没有抛弃以往学人的研究成果,而且予以了承前启后发扬光...
哈罗德·布鲁姆 2011年年初,译林出版社推出了美国“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如何读,为什么读》一书的中译本。记得1994年,布鲁姆曾在《西方正典》一书中批评当代“非理...
尽可能地放弃此前所有关于诗的成见,带着从零开始和不做结论的想法,踏踏实实地与每一首具体作品交流对话 诗的一无所用在今天几乎已经成了某种共识。但从阅读的角度,也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不是一般的批评方法,也不是一般的批评模式,而是包括了很多批评方法、很多批评模式的一种开放性的包容性的批评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独特魅力 □刘安...
端午节的第二天,中国萧军研究会举办第十四届“新国风”诗人节。《新国风》诗刊持坚而行,默默耕耘,让我们想到坚韧、想到坚守、想到胸怀、想到神圣。 十四届诗人节,一步步走...
所有创作都是个人化的 在《伊莉莎白·卡斯特洛》(Elizabeth Costello)中,借由伊莉莎白这位睿智、尖锐、刻薄无比的作家,库切(J.M.Coetzee)批判了某些“自我异国情调化”的写作。事情是这...
一 六年前,借江西散文现象研讨会召开之机,我曾对江西散文做过一次尽管简略但绝不草率的描述。当时,我的基本观点是:在新世纪散文创作的宏观格局中,江西是毋庸置疑的散文大...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文学批评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文学一道,进入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批评”时代。 马克·波斯特在《信息方式》一书中描述了多媒体融合时代的信息场景。...
语言文字有三种功能: 一、使人“知道”,例如我们每天看到的新闻报道。 二、使人“同意”,例如我们每天读到的社论。 三、使人“感受”,例如我们在副刊上偶尔读到的诗。 我们...
一 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这一讲话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建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提供了指南。为什么这么说...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读诗人艾青的抗战诗歌,“那号角依然在响”。 艾青在1932年左右便开始了诗歌创作,《大堰河》诗集便是抗战前出版的。抗战期间,他写了更多的诗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