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王彬的文艺理论专著将传统的“红学”研究,与现代叙事学实践进行了成功的接轨,在对待传统的小说研究方面,作者不仅没有抛弃以往学人的研究成果,而且予以了承前启后发扬光大。在运用叙事学等新的理论方法方面,作者没有照搬西方理论去套用中国文本,而是针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文本特点有的放矢灵活运用。《红楼梦叙事》的主要研究对象虽然是《红楼梦》,但在分析过程中凭借着作者对古典小说深厚的学识,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对《三国演义》《水浒传》《三言》《二拍》等有代表性的文本都作了精妙的分析,由此而形成了一整套有系统的“中国叙事”研究。因此可以说《红楼梦叙事》实质是一本以《红楼梦》为载体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研究,或者说是一部凸显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特征的理论著作。 二 在对叙述者的分析中,《红楼梦叙事》下了很大的工夫,因为在叙述者的运用方面,《红楼梦》较之其他古典小说,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正是《红楼梦》独具匠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红楼梦》不是简单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事,而是虚构了一系列的叙述者和转述者,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叙述集团”,即:1.“顽石”(自称“蠢物”);2.空空道人,手稿的抄录者;3.吴玉峰,改《情僧录》为《红楼梦》;4.孔梅溪,改书题为《风月宝鉴》5.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6.脂砚斋,抄阅、再评,复改回书名《石头记》。 这种复杂的叙述方式,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实在是不多见的,甚至都有几分接近所谓的“后现代叙事”了。这样的叙述集团,从单一解构为复杂,王彬认为,为对叙述者的解放提供了一条通道。小说形态的发展与变化,归根结底是叙述者的变化。王彬认为, 叙述者形态发生了变化,其文本必然发生变化。以叙述者做切口从而颠覆小说的叙述模式,是作家的基本手段,这是一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真理。 在分析《红楼梦》叙述结构的基础上,王彬进而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其他古典小说相比对,分析了《红楼梦》在从传统的“拟书场格局”向文人化写作过渡的文本特征,他指出《红楼梦》中的超叙述者虽然在总体上依然没有摆脱“拟书场格局”,但又与传统的“拟书场格局”不同,让“顽石”以“按语”的形式显身出现,这对于传统的“拟书场格局”是一重大突破。《红楼梦》在白话小说的叙述模式中引进了文言小说的超叙述结构,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 《红楼梦叙事》从叙述者出发,对《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以及续写问题,进行了现代阐释,这在《红楼梦》研究中是一个突破。尤其是在后四十回的“续写”问题上,书中以大量坚实的文本分析做出结论:后四十回为高鹗续写无疑,因为高鹗根本就没弄懂“顽石”作为叙述者在《红楼梦》中的作用,不仅将原有的顽石自述删略干净,而且在他续补的后四十回中再也没有出现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