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文学艺术,人们往往将其视为作家文人的创作,而忽略了那些来自民间、少有明确署名的俗文学。事实上,除了以作家、文人为代表创作出的雅文学,民歌、民谣、地方戏、弹词、宝卷等...
科幻兴盛是世界现代化浪潮副产品,是经济全球化伴生现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映射。新时代中国“两步走”强国战略,尤其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以及文...
张裕钊(1823—1894),字方侯,又字廉卿,初号圃孙,又号濂亭,湖北武昌人,道光举人,与薛福成、黎庶昌、吴汝纶并称“曾门四弟子”。曾国藩曾言:“吾门人可期有成者,为张裕...
散文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体之一,近年来颇受学界关注。但是自20世纪末郭预衡的《中国散文史》和漆绪邦主编的《中国散文通史》问世之后,鲜有厚重的通史性著作问世。一来是因为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典园林熔建筑、文学、哲学、戏剧、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于一炉,是对美的综合阐释,对艺术美学的综合反映。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
“孝”是《左传》的重要伦理观念。《左传》的“孝”观念值得注意的两点是:其一,“孝”是指子代对父母的伦理行为;其二,“孝”包含了“敬”的意思。相比于殷商西周时代,这...
纵观韩国现存大型文学总集《韩国文集丛刊》及其续编可以发现,《楚辞后语》所录29位作家的52篇作品中,有24篇被朝鲜李朝时期文人摹写,其中还不包括迎送神曲、琴操和凭吊等应用...
2018年1月30日下午,科尔沁史诗保护与蒙古族音乐声像资料建设工作坊在京举办。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杨玉成(博特乐图)教授带领内蒙古民族音乐传承驿站和科尔沁史诗演述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和项目工程以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其中最早于1995年启动的中国对外文化工程“大中华文库”已出版的100多种图书,译作出自翻译...
时代的喧嚣与浮躁是一种客观现实,而诗歌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反制和纠偏,诗人应该有从喧嚣中脱身而出的能力,应该有沉静下来、慢下来的定力,应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毅。...
无论诗人受到多少评骘,诗歌事件多么频仍、炙热,诗人的主体性、内在的诗歌精神和文本征候方能体现出一个诗人甚至一个时代真正的内里和底色。只有建立于个人“真实感”和语言...
20世纪80年代,艺术理论研究“向内转”的势头强劲,兴起了艺术主体论、艺术本体论,艺术功能研究也从“工具论”、“从属论”、单一反映论的历时语境中走出来,突出强调艺术的特殊...
我逐渐意识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并非仅仅是靠宏大而深刻的“意义”来建构的。有深远的意义固然很好,没有高深的意义也能成为人间佳构。 倘若对这个问题深而究之,我以为,这...
我想要的新批评,其实是“好批评”。好与不好,无关新旧。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批评?或许理论家能概括出一个“标准”来,但我觉得这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至少也是更应该从实践入...
在小说创作热闹非凡的今天,文学批评后继乏人的呼声却是越来越强烈。文学批评何以如此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呢?究其原因,就出现在现有的学术体制上。 多年来,众多大学教授和博...
既要“返乡书写”,又要“书写返乡”,这是时代课题,同时意味着书写是带着泥土芬芳的邀约,呼唤有识之士在乡建实践中写作,在写作中推动实践 近年来,返乡书写逢年而兴,社会...
民族的立场、世界的视野与人类未来的眼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文艺问题时三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可以说,通过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学的探讨,他提出了文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
从热爱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到反映时代、歌唱祖国、礼赞英雄、写出时代新史诗,再到以人民为文艺的评判者、鉴赏家,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我们构建出“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
学习十九大报告,探索新时代文学批评的中国范式 2017年,中国文学界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秦汉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文化整合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先秦时期萌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