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立场、世界的视野与人类未来的眼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文艺问题时三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可以说,通过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学的探讨,他提出了文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实践和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应有作为,“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的思想,使新时代我国文艺在出发之始便处在了世界文艺发展理念的最前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是人类社会共同繁荣发展的福祉所在,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心声和期盼。 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主张,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心愿和胸怀,道出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热烈响应。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再度系统阐述中国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设想,成为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上升背景下,照亮国际社会前进方向的一盏明灯。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今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高频引用、广为赞誉的一个热词。文艺创作的“世界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问题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得到印证。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艺创作的世界视野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视对世界各国优秀文艺成果的学习与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我们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并不排斥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他还认为,现代以来我国的白话文、芭蕾舞、管弦乐、油画、电影、话剧、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等文艺形式,都是“在借鉴国外又进行民族创造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学习借鉴了苏联的许多文艺形式,从而大大促进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世界文艺的学习借鉴就更广泛了。习近平总书记还十分重视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艺术竞争的问题,他认为,“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只有竞争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壮大自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因此,促进民族文艺的繁荣发展,就必须向别人学习,做到与世界各国文艺的交流互鉴。 其次,重视文艺作品的对外宣传与传播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文艺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最好的交流方式,“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幅画,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曲音乐,都能给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京剧、民乐、书法、国画等都是我国文化瑰宝,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今天,我们要不断提高我们的文艺创作水平,不断将最优秀的作品推介出去,把蕴含在作品中的文化精神价值弘扬出去,从而在世界文化艺术舞台上收获影响和尊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一角度看,重视“民族文学”创作的世界视野十分重要,这其中既有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的现实原因,更有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过程中必须传播好中国声音,传递好中国价值,弘扬好中华精神的自我展示、理念推送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