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爱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到反映时代、歌唱祖国、礼赞英雄、写出时代新史诗,再到以人民为文艺的评判者、鉴赏家,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我们构建出“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创作的立体图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正确理论遵循,为建设新时代文艺高峰指明方向 重视文艺与人民的密切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以贯之的重要特点。结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理论论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文艺“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提出,既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关于文艺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突破与思想创新,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结合新时代特点,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观”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过程中,“人民”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概念。马克思很早就提出“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对于“诸侯等级的辩论人”的“不合心意”,并认为出自英法两国下层人民新的散文和诗作,即使没有批判神圣精神的直接庇佑,“也能把自己提高到精神发展的更高水平”,他还鲜明提出“人民历来就是作家(是否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的重要论断。 列宁进一步发展马克思这一思想,认为革命文艺属于人民,由人民享受,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合中国实际,更加明确地把列宁思想发展成“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从而将文艺与人民大众和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使为人民服务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界定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继承文艺服务人民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丰富与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他还提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的重要论断。江泽民同志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胡锦涛同志则强调“一切进步的文艺创作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标识性概念,成为文艺创作者永远不能忘记的初心所在。今天“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决定着我们对人民地位的理解,决定着我们对人民关系的认识,决定着我们服务人民的态度和立场,方法和手段。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成为新时代最为鲜明的特点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