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学批评何以青黄不接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文艺报 唐小林 参加讨论

    在小说创作热闹非凡的今天,文学批评后继乏人的呼声却是越来越强烈。文学批评何以如此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呢?究其原因,就出现在现有的学术体制上。
    多年来,众多大学教授和博导的文学研究依然追求的是不接地气的“屠龙术”。他们培养出来的许多博士在写作评论文章时,就像《小二黑结婚》里的二诸葛,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对于这些博士来说,导师没有教过,书上没有说过的,就“不宜动土”,因为他们根本就把握不住。
    我们看到,有一些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虽然常常在各种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文章,但除了大量卖弄学术名词,把一些国外的洋垃圾当作宝贝外,其文章也大都是人云亦云,味同嚼蜡。而像当年李长之、李健吾那样没有丝毫的学术腔、字里行间充满着活力和文字魅力的文学评论早已经成为绝响。
    在李健吾看来,“批评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不在自己具有术语水准一类的零碎,而在具有一个富丽的人性的存在。”批评者更怕缺乏深刻的体味。纵观当今那些学院派专家的文学批评,缺乏的恰恰是对文学深切的体味。在他们的眼里,文学作品只是一具供其研究的僵死的标本,而他们文章中大量言不及物的学术表述似乎变成了“顺理成章”的“结果”。这种无关文学痛痒的文章,虽然可以自欺欺人地冒充学术成果,对文学的侵蚀却是不可估量的。在如此畸形的学风熏染之下,那些年轻的硕士和博士只有循规蹈矩地沿着现有学术体制的老路走,才有可能得到学界的认可,在学术圈里捧稳饭碗,否则便是自断生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