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 [文艺理论] 闫作雷:技术发明主体之争与1970年代的科学问题 2018-04-16

    一 重新定位技术发明与革新的主体 1958年“大跃进”时期,毛泽东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会出现一个“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的高潮,他相信技术革命的主要力量一定是那些“地...

  • [文艺理论] 钟乔: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诗的故事 2018-04-16

    每一个人的生命中,其实都存在着一则诗的故事。只不过,有人用生命在土地上写诗,例如农民;有人用汗水在工地高楼的鹰架上写诗,例如工人。有人在生产线的机械噪音中过时劳动...

  • [其他研究] 田海平: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中国价值观的道德诠释 2018-04-16

    内容提要:中华文化“走出去”内含中国价值观的道德诠释,而中国价值观的道德诠释又关系到文化“走出去”所必须具备的文化自信,二者密不可分。中国价值观的道德诠释既可以通...

  • [其他分支学科] 量词“场”的事件量化功能分析 2018-04-16

    【摘要】在生成词库论的指导下,本文通过检索相关语料考察量词“场”跟相关成分的组合情况,指出“场”具有事件量化的功能,要求与之搭配的成分必须具有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语义...

  • [词汇学] 汉语动介并行现象 2018-04-16

    【摘要】汉语动词语法化为介词后,大多没有成为纯介词,而是动词与介词并行发展。这种现象自先秦至今都存在。动介词有着介词性,也有着独特的介词特点。这种现象的形成,既有着动词...

  • [文坛聚焦] 个体性革命话语生产的困境与失败——再论“蒋光慈现象” 2018-04-16

    摘要: “蒋光慈现象”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文学史现象,它牵连着诸多重要的文学史命题。它显示出蒋光慈对革命作家的“组织化”所做的抗争,对革命作家“写作行为”的独立性的维护...

  • [文坛聚焦] 《文史通义》的文学理论价值 2018-04-16

    在具体赋予史德、文德涵意的过程中,章学诚主张文、史相融,著、评耦合,使得《文史通义》的价值不只停留于史学观念的阐发,而且也涉及文学理论的阐释,这就是史德、文德所蕴含的文...

  • [文坛聚焦] 江南佛教文化的特征 2018-04-16

    佛教源于印度,东汉时期传入中原。三国东吴立国,支谦为避战乱入吴,广事译经,佛法始在江南传播。东晋时期,佛教文化在江南与玄学碰撞,江南佛教因此而蓬勃发展。钱大昕认为...

  • [文坛聚焦] 做一个诗意的人 2018-04-16

    壹不困于物,与万物为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一说,尽管理学家原本讲的“人欲”只是就情欲之“流而至于滥”者而言,封建帝王竟把它当作统治老百姓的思想...

  • [文坛聚焦] 张瑞君:古代文学研究反思 2018-04-16

    近几十年来,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成就的总结已经有不少论文论著,笔者也没有必要再锦上添花。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但是更不能妄自尊大。这几十年的古代文学研究的...

  • [文坛聚焦] 重塑中国文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2018-04-16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哲学面对的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回答这一问题,答案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特定的理论是在特定的实践过程中,在观察与研究特定...

  • [文坛聚焦] “文学—史学—地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重构 2018-04-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始出现由过去偏重“文学”研究和“内部”研究向“史学”与“外部”研究转移的倾向,即从传统上侧重于单纯的作家作品研究转向综合诸如党史...

  • [古代文学] 竺可桢: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2018-04-13

    本文原载《物候学》,选自《给孩子的散文》(李陀、北岛选编) 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

  • [文艺理论] 李云雷:秦兆阳:现实主义的“边界” 2018-04-13

    何启治在《是是非非说“寓言”》[1]一文中,讲述了《当代》杂志未能刊发张炜的长篇小说《九月寓言》的幕后故事:时任《当代》副主编的何启治与青年编辑洪清波都主张刊发,但由...

  • [文学视点] 作为交感反思的“审美的观看”——对现象学“审美观看”理论的反思与推进 2018-04-13

    审美是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问题是——什么是审美的观看? 这是美学最核心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居然没有共识。在十八世纪之前,无论中西方,都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

  • [文学视点] 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文学批评也应接地气 2018-04-13

    编者按 本文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在“新语境、新方法、新视野下的柳青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柳青离开我们马上就要四十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留...

  • [文坛聚焦] 立足新时代 创新开掘传统价值 2018-04-13

    研究传统文化,只有与社会生活建立紧密联系,才能保持持久活力。这就需要更多专家学者走出书斋、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加入传统文化普及的队伍,为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

  • [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性 2018-04-13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论作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强化文化自信,阐释、回应与批判当今文艺理论界诸多理...

  • [文艺理论] 论多勒泽尔的文学虚构与可能世界理论 2018-04-13

    内容提要: 卢伯米尔·多勒泽尔是英语世界文学虚构与可能世界理论的重要代表之一,他运用可能世界框架取代传统的虚构研究的单一世界框架,认为文学虚构世界是一种特殊的可能世...

  • [其他研究] 张立文: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04-12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他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