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无论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据而言,还是就建构的历史过程而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都具有鲜明的理论批判特色。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实践论即文学及文学理论的实...
编者按: 五一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r Day或者May Day),又称国际劳动节、劳动节,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节日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
在以往的文学研究中,研究者往往重视时间维度而忽略空间维度。近年来,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空间转向”的影响,文学研究也开始关注文本的结构特征和空间意蕴的阐释。在受访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在很多场合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就文艺工作作出系...
内容提要: 创新是展现文艺时代精神的重要路径,但当前文艺领域所呈现出的面貌却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因此,探索文艺的创新路径是十分必要的。在文艺创作过程中,“遗忘”现象...
内容提要: 近来,在欧美现代主义研究的跨国转向中,越来越多的学者着眼于现代主义文本与美学价值在跨国体系中的产生、流通、翻译和接受,并常借用世界主义理论来阐释文本。在...
内容提要: 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朗托城堡》问世于英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十八世纪中后期,它融古代传奇与“现代”写实小说两种文体于一炉,开启了哥特小说创作的先河,其中的哥...
内容提要: 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原型是从拉斐尔·霍林斯赫德的《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编年史》“借”来,霍林斯赫德的“麦克白故事”吸收了约翰、安德鲁、波伊斯三位前辈...
内容提要: 通过音乐来想象共同体,是英国文学中古往今来的普遍现象。我们可以在菲莉丝·韦利弗所做工作的基础上,把相关研究的范围从1840年至1910年的英国小说扩大到整个英国文...
摘 要: 作为耶拿浪漫派的代表人物,弗·施莱格尔与诺瓦利斯分别提出了两种既有差异、又有关联的机智观。本文以施莱格尔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诺瓦利斯的论断,试图揭示耶拿浪漫...
3月16日至24日,2018年澳大利亚文学周系列活动在中国多个城市举行。文学周期间,澳大利亚作家理查德·弗兰纳根、亚力克西斯·赖特、菲奥娜·赖特、夏洛特·伍德等与中国作家和学者...
严冬的深夜里,风雪在小屋外肆虐,白雪覆盖了一切,还有什么时刻比此时此景更适合思考的呢?这样的时候,所有的追问必然会变得更加单纯而富有实质性。这样的思想产生的成果只...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小说所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军师型”的艺术形象,毛宗岗所谓“《三国志》中第一妙人”(1)是也。诸葛亮之“妙”,究竟妙在哪里?通常的观点是把他看作“智慧的...
【摘要】首先对于重叠式副词“活活”及其共现的语言现象进行了描述与量化统计,发现在“活活+VP+R”这一线性结构中存在着限制性,进而从历时演变的角度对于其成因做了初步的...
摘要:古语词“逆天”在使用和流传中获得新的义项,由最初的“违背天意”发展出今天的“超乎寻常”,具有丰富的表达效果。文章从历时角度缕析“逆天”一词古今语义的演变,揭...
摘要:主要从语义、语用角度,考察分析《型世言》中的骂詈语,并附论骂詈对象的层级关系。从语义角度可将其骂詈语分为七类:以性骂詈,以物骂詈,以死或鬼骂詈,以卑贱的社会...
内容提要: 罗蒙诺索夫于1758年提出的“文体三品说”,由“词汇三品说”和“体裁三品说”构成,公认深刻影响了现代俄罗斯标准语及诗学的形成与发展。相比之下,对俄语的影响讨...
卜筮与诗歌在发展中,都经历过一个巫术时代,巫觋以“谣”“颂”传达“神启”,通常是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的,可见,《易》《诗》具有共同的神圣化来源。然而由于两者归趋的...
编者按 研究者一般认为,中国戏剧源于原始宗教仪式。《戏剧的本源在“戏乐”》另立新说,认为“戏乐”才是戏剧的本源,“戏拟”则是戏剧独特的演述形态。《诗画“潇湘”流东亚...
海洋在农耕文明时期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边界,同时也是文学想象振翅遨游的创造空间。自有文字记载之始,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的书写便张扬着博大与雄浑的力量,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