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研究生入学以后,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经常会听到这样两句话,一句是:“我们的功底很差,基础很差,怎么办?”还有一句就是问:“我们发现不了问题,找不到题目,怎...
2018年10月16日,上海市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与二十世纪同行:现代文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这是我的会议发言稿。...
【摘要】文章结合各家韵书及《经典释文》,梳理出“囊”字的音义发展源流,认为“囊”字先后经历了词义构词和变调构词两个阶段。其中,在普通话中读为阳平调[na 35]的,来自于上古平...
【摘要】以北京话为基础,从语音系统、词汇、语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功能等方面研究、描述原平方言,重点研究原平方言中的动态助词。除了学术著作中对“了”“着”“过”的...
【摘要】“X得不要不要的”是当代汉语的新兴程度构式。该构式的句法特点是:“X”可以由名词、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充当;可以独立成句,也能充当谓语、宾语或定语。其语...
从1985年寻根文学宣言——韩少功的论文《文学的“根”》发表算起,寻根文学已历30余年。如今,作为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寻根文学已经落幕,但文化寻根却在当代文学中生根立足。...
内容提要: 韦勒克的“文学史理想”将文学的历史视为一个流动的、自我推动的总体结构,文学史家需要克服“历史主义”的限制,赋予个体及其作品独特价值。他以建构纯粹的文学“...
内容提要: 在受到毛泽东思想影响的同时,西方左翼学者也存在诸多误读和浪漫想象。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西方同行”,西方左翼思想家展开了对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以...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开山纲领“诗言志”说所揭示“律和声”“八音克谐”“神人以和”中萌发“和谐”价值源,先秦元典及诸子百家“和谐”观奠定中国古代文论批评思想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吴楠 通讯员洪洁)2018年是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建院十周年暨英语专业建设十八周年。为回顾历史,再创辉煌,近日,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南京举办...
2018年10月26-28日,第17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暨2018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论坛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主办,北京理工大学...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今天下午特别棒。我开始觉得这基本上千真万确地成为mission impossible,是对我们的会议的充分总结。我们的会议确实含金量很高,不是因为我们作为地...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当过兖州兵曹。唐玄宗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合称“吴中四士”,现存诗虽然只有两首,但下面这首《春江花月夜》却以摇曳...
对于诗歌本体而言,其蕴藏着的美学价值以及由诸多审美意蕴所能达到的美学意义上的某种包容性与前瞻性,让诗歌在自身(内部)的诗性与人性(社会性)高度融合的创作实践(意念...
【摘要】通过实验对传统的以典型例句呈现目标词汇的教学法和从词的认知理据角度呈现词汇的教学法进行比较后发现:后者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因为它更符合人的一般认...
【摘要】东北方言作为我国七大方言之一,体现出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文化及历史文化。以方言的分类为出发点,结合实例,可以看出东北方言在词汇、语句、民族文化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
【摘要】历代学者对《论语》为政篇中“六十而耳顺”一句的注解多有不同,甚至差异巨大。将多种解释对照分析,得出此句中“耳”字乃传抄过程中的衍字,并在出土文献中找到相关...
【摘要】对汉语同语式的理解更多要依赖语境,但都体现了说写者申辩的主观性。说写者之所以选择这种认知方式,与关联因素、话题因素、表达的严密与模糊因素等相关。同语式中的语...
【摘要】新闻英语语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形式,近年来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目前对新闻英语语篇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新闻英语语篇的修辞研究却不多见。通过具体的语料分...
【摘要】作为汉语中一个确定的词类,汉语形容词在汉语语法解释上存在许多矛盾之处,汉语形容词的类别划分之论也从未停止过,而矛盾的根源归根结底在于词汇类别的划分原则问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