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5年寻根文学宣言——韩少功的论文《文学的“根”》发表算起,寻根文学已历30余年。如今,作为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寻根文学已经落幕,但文化寻根却在当代文学中生根立足。寻根文学成为当代文学中无法忽视的存在和重要的研究范畴。围绕寻根文学对当代文学文化意识和发展走向的影响等话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熊修雨。 恢复当代文学的文化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寻根文学在恢复当代文学文化意识方面发挥的作用。 熊修雨:寻根文学要寻找的“根”,指向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寻根文学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为当代文学唤回了失落已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促成了当代文学文化意识的全面复归,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文化视角的植入,打破了当代文学长期以来单一的社会政治视角。寻根文学是一种历史文化审美,它方向向内,以文化复古的方式进行艺术革新。寻根文学中,传统文化为当代文学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也给作家带来了写作自由,这为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审美意识的凸显,恢复了当代文学的纯文学特征。寻根文学的文化审美,往往与现实无涉,体现出非功利性特征。这改变了当代文学的审美走向,使其不自觉地从功利走向了审美。同时,在艺术形式上,寻根文学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僵化的反映论认知模式,运用诸多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体现出现代主义的形式审美特征。这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使当代文学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强化。 第三,文化意识的复苏,为中国当代文学打开了世界文学的大门。世界各民族文学的交流,其实是基于文化差异性和共同人性的交流。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学交流中的重要因素,是一种润滑剂。最早叩开西方大门的是那些带有文化寻根倾向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呈现在世界读者面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沿着这条道路,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了世界。 寻根文学以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为宗旨,使文学中的文化书写一跃成为文学表达的中心,在客观上恢复了当代文学的文化意识。这可以说是寻根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