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网络文学现象突出:类型多元化创新,更加注重品牌阅读;现实题材热点频出,社会影响日益广泛;玄幻和二次元创作增长,优秀作家作品备受关注;海外传播持续升温,创新...
主持人语: 我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迫切地吁求着观念突破与方法创新,儿童文学与临近学科、相关学科的对话、互鉴、融通正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并有望在近期推进至一个...
在全球化的知识生产场域中,理论由西方生产、由东方消费的“分工”现象已然存在很长时间。这可以说是一种“思想依赖症”,也形成了一个怪圈。由此导致的是,我们对东方的文论...
2018年的中国诗歌突出显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诗学特点。21世纪以来的中国诗歌发生了重大的诗学转型,一种更加开阔、深厚和具有包容性的人文主义诗学,便是这一转型的基本特点。人...
创作精品,迈向高峰,这是当下中国文艺工作的基本主题。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了当下中国文艺“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此...
2018年报告文学长篇与短制齐备,现实与历史双向观照,既有主旋律的报告,也有介入式的透视,有的作品实现了非虚构与文学的有机生成,显示出这类写作的审美性魅力。 对于时代变...
我们在谈论网络文学时,将其看作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学,并以此追根溯源,认为它与通俗文学一脉相承。我们还认定“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存在两个文学传统,一是以严肃文学为代表...
内容提要: 中国文学批评史与文学观念关系密切。纯文学与杂文学观念之分辨贯穿于民国时期的文学研究,亦成为论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核心观念。纯文学与杂文学术语源自日本,分别...
内容提要: 法国思想家列菲弗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列氏的批判性空间理论极大地冲击了西方长期以来主导性的空间观念,其影响力向人文地理学、建筑研究、城...
3月24日,由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主办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重要论述与中国新时代文艺理论学术体系建设重大项目开题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
...
摘要:仙桃方言中同时存在着复数标记“们”和“们俦[sou^1]”,“们俦”是由“们”与表类别义的“俦[sou^31]”连用构成的复合式复数标记,除了主要用于表达尊称复数概念外,还具有表达...
摘要:文章从语法意义、功能特征、对动词和形容词的选择性等方面对含山话中常用的“V/A唗之”构式进行考察,分析了“啶”的来源、语法化路径,并与其他语言社区的相应的词语...
摘要:文章首先利用已有文献材料和新的专题调查材料展示现代汉语方言中表“现在”义的“而今”一词的读音及用字情况,随后运用语音历史层次演变思路分析“而”和“今”的读音演...
摘要:程度性“V+人+X”兼语结构的突出特点是:V只包含致使和招引两类动词,语义呈现出主观性和抽象性;“V(致使义)人X”结构的能产性远远大于“V(招引义)人X”结构;韵律动因...
摘要:对比分析“连…都/也…”中“连”字“省略”“隐含”“脱落”等不同称谓的异同和归属范畴,明确各自分别归属句法、语义、语用不同平面的属性范畴;围绕“连…都/也…”句式...
摘要:本文梳理了汉语“一锅饭吃十个人” 这类受施结构的研究, 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利弊, 从汉语自身理论——音义互动规律角度, 分析了汉语“一锅饭吃十个人” 的语用含义、 语义限...
摘要:既有部分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所谓汉语“倒置动结式”所做的研究不仅未如其声称的那样避免形式语言学的不足,还存在用构式模糊处理某些问题的缺陷,且在未做具体比较之前就...
摘要:基于蔡维天(2015)关于汉语“的”的形式句法解释,以及对“的”的排序义和计量义分类,本文提出汉语“的”没有排序义或计量义,其排序解读与序数范畴有关,计量解读与数词、...
摘要:汉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多种多样,其中以"吃食堂"为代表的处所义宾语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而日语由于黏着语的特性带有格标记,其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一般仅为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