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来说,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系列纪念活动激发了各个领域的总结性研究热潮,人们从不同角度盘点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变化...
摘要: 与在西方学界不同,在中国,文学人类学呈现出独有的蓬勃发展景象:它孕育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萌发于新时期文艺学的复兴、在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学科建制中成型。历经七十年...
在“鲁迅与丁玲”研究中,对鲁迅如何看待“活着”的丁玲(即,鲁迅在1934年5月至9月间,得知丁玲仍“活着”①,此后一段时间里,对丁玲的看法),观点一直存在分歧。本文根据一...
一 鲁迅先生从小读私塾,留日时还师从章太炎先生学习“小学”(古汉语文字学)。他写的小说、散文、杂文堪称万世楷模,古诗古文的写作水平也令人敬佩,对中国古籍的研究也多所...
摘 要: “孤独”母题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有“失落的孤独”和“渴望的孤独”两种基本样态,它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体现为“先知先觉者的孤独”和“天涯沦落人的孤独”,在70后小说中...
摘要: 胡风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探索者。他不断突破当时文艺学界的各种理论禁锢,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国化探索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
摘要: 五四时期,外国作家作品和西方现代文学观念在中国得到了广泛译介。受其影响,五四女作家们在其小说创作中,抛弃了中国传统小说单一的文体样式,而采用多元化的小说文体...
2019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围绕回顾历史、关注当下与展望未来的学术议题,学界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会,学术期刊也刊...
摘要: 五四时期,外国作家作品和西方现代文学观念在中国得到了广泛译介。受其影响,五四女作家们在其小说创作中,抛弃了中国传统小说单一的文体样式,而采用多元化的小说文体...
2019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围绕回顾历史、关注当下与展望未来的学术议题,学界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会,学术期刊也刊...
从中国文学实践经验中提炼文论思想,是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重要生长点。近日,“‘中国文学创作经验与中国式文学性理论建构’高层论坛”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
内容提要: “政治批评”作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内涵及实践性的批评话语,它贯穿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影响了现代中国文论知识形态的创构,对建立...
梦从哪里来?为何我们的大脑能够每夜毫不费力地生成故事和图片?利用现有的技术,我们能够实实在在地记录下这些转瞬即逝的梦境吗? 在长达五年的实验中,科学家探究了睡眠期间...
摘要: 以概念的变换为标准, 汉语谐音超常可分为七类;主要表现为:改变形式结构和概念结构、概念化复杂、语法和语义上都不可接受、逻辑错乱等;典型性级差明显。为了让母语健康发...
摘要:在汉语普通话和很多方言中,“是”和“有”的否定形成对立,不存在“没是”和“不有”的说法,但在南部湘语娄邵片某些方言点中,“是”和“有”的否定却并不对立,“是...
摘要: 典籍翻译是对外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格式塔理论主张整体性思维模式, 反对部分与整体的模糊合成推理, 对中国文化典籍的整体译介具...
摘要: 名词指称事物、状态的低可及性概念属性, 导致与名词关系密切的其它类型词汇有参与合成以名词为主体的概念化趋势。英语句概念承载词汇意义的语句分布, 有紧密型和松散型...
内容提要: 频率对构式的影响是通过语境、图式性、组合性和分析性来实现的。一个构式高频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就容易从该语境中预测出其构式义。类频率和例频率对图式构式的影...
摘要:张颖的《〈词诠〉引〈汉书〉勘正》指出《词诠》引《汉书》文字的讹误颇多,其所举例证大多不能成立。因为作者未能认识辞书的功用,以一般的文献引文看辞书的书证,也就...
摘要: “趁”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表“利用时机”的介词, 这一语法功能在宋代就已成熟。“趁”字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即说话人认为“趁”后的时点是谓语行为实施的最佳时间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