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双音化在谓语核心动词前后的分化作用,解释动后附着成分与动前前置成分不能跟动词发生词汇化的动因。将汉语附着词的虚化跟人类语言普遍的语法化路径进行对...
内容提要: 文章根据古汉语歌、脂和微部字的押韵和谐声,认为《诗经》时代流音尾有*-r、*-l两类,后合并。战国时有的中古二等和三等歌部字元音高化,可和微、脂、支部押韵,西汉...
内容提要: 音位是语言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但一个语言有哪些音位往往存在争议。Chao(1934)提出,音位分析有“非唯一性”,即有“多解”。比如,Lee Zee(2003)认为汉语普通话有2...
无论从国际国内看,世界格局的变动和社会的发展都不能缺少语言要素的参与,语言学科的研究也应顺应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有新的研究范式。2020年1月18日,“语言与国家治理”论坛在...
内容提要: 韵律是《诗经》翻译的重要问题。韵律是中英文诗歌的共同属性之一,就《诗经》英译而言,韵律具有可译性是可以肯定的。然而,《诗经》翻译究竟用韵与否,主要取决于...
内容提要: 阐释学的“视阈融合”理论和“变译”之间的相通性证明了变译就是一种视阈融合,“变译之‘源’”“变译之‘变’”和“变译之‘策’”三方面的条分缕析将“变译”研...
内容提要: 神经语用学研究是借助心理学尤其是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探讨特定语境下话语产出或理解的神经机制问题。神经语用学研究方兴未艾,在一些传统的语用热点议题上,譬如,语...
内容提要: 《文心雕龙》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巨著,也是中国古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在刘勰之前,大量探索修辞特点的论述夹杂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已积累了许多修辞学的内...
内容提要: 就空间而言,人有对前后、左右、上下这三个基本维度的感知,这表明空间具有三维。就时间而论,人有过去、此刻与未来的感知,而这三种时间处于一条线上,这表明时间...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特定的取样原则,得到63种汉语方言的样本材料,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汉语方言疑问代词的构词特点、疑问语素库藏及本体成分的语义关联度。首先,文章发现汉语方...
内容提要: 蒙元时代《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即现存韵书《新刊韵略》的早期版本。《韵会》引述时称之为“平水韵”,作者刘渊。其实“刘渊”只是一个假托的名字,用以指称女真族...
内容提要: 学界习称宋本《玉篇》是指张氏泽存堂本,然而这个本子对底本改动较大,已失宋本之旧。今传世宋版《大广益会玉篇》有两种版本:一是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大广益会...
2月5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刊发了李敬泽先生的文章《一种具有地方根基的文学批评——由〈龙江文学批评书系〉想到的》。其中,他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个地方对一个批...
外国文学史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在文学史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情势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对文学的认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理清当下构建中国特色外国文学史的思路,...
我国古代小说在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放在世界文学大观园来看,也极具民族特色。在近年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推动下,如何从理论与方法上创新对中...
● 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不在于题材的大小,而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伪 ● 文艺作品传递的善解人意,是更高层次的温柔与善良 ● 在终极意义上,文艺作品都是以美...
在中国传统学术体系中,经居四部之首,其他学术门类亦受影响甚至被限制,诗乐诸艺也不例外,在文论领域便有“文本于经”之说。汉代乃经学昌明(皮锡瑞语)时期,其时文艺理论...
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研究领域中,一直依赖于传世文献,将分朝代的作家作品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主流。而随着考古发现的成果不断增多,古代文学研究也不断产生新的学术生长点。...
在中国传统学术体系中,经居四部之首,其他学术门类亦受影响甚至被限制,诗乐诸艺也不例外,在文论领域便有“文本于经”之说。汉代乃经学昌明(皮锡瑞语)时期,其时文艺理论...
对于辞、赋的关系、不必拘于《楚辞章句》以书定名及《文心雕龙》《文选》文体分类之囿,而当回归辞、赋合一的原初实情。对于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应当出脱《诗》学经义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