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储泽祥等(2006)、江蓝生(2012)、Peyraube(2017)注意到湖南通津铺、湖北仙桃和甘肃青海交界的汉语方言的数量词“两个”可以兼作伴随介词和并列连词。但是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和演变...
摘要:异体字中有不少是由于偏旁省略而生成的,本文将以此类异体字为对象进行研究。主要内容为偏旁省略的原因,此类异体字的类型及其特征和影响。此类异体字的偏旁省略多数是因...
摘要:汉语近指代词"這"从唐代开始见于文献,但它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本文从语法功能和语音变化两个方面论证"這"来自中古以前常见的近指代词"是",同时也讨论了"是"在中...
摘要:本文采用音位负担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汉语方言20个点的音位负担量,研究表明:1)音位负担量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音位认知的研究;2)汉语方言每个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总负担量可定...
摘要:从当地方言音义以及地理位置等角度探讨了福建省龙海市白水镇若干地名的正确用字,认为"磁窑"应作"瓷窑","大下"优于"大霞","内人口"应规范为"内垄口","山尾"可以沿用"山美"的雅...
摘要:西部官话指西南官话、兰银官话、中原官话汾河片以西方言。用重叠式表达名词的小称义是西部官话的典型特征。儿缀词的分布遍及官话方言,但西部官话中有不少地点没有儿缀词...
摘要:南丰县位于赣闽交界,方言兼具赣客特点,古全浊声母逢塞音塞擦音今读送气清音,阳声韵和入声韵韵尾保留三分格局,入声字有[l]韵尾,发生了气流分调、韵尾分调等语音变化。本文...
摘 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山西方言研究经历了四个时期:山西方言研究的初创与探索期(1949—1965),山西方言研究的萧条与停滞期(1966—1977),山西方言研究的恢复与提升期(1978—1998),...
摘要:指施状语既可表示施事的内隐属性,也可表示其外显属性。但不同属性与谓词所构成的关系及该关系的数量分布均不同。本文研究了指施状语所表达的施事属性及其与谓语可构成的...
摘要:本文分析现代汉语心理动词“喜欢”的句法,并以之为基础讨论在现代汉语句法研究中设立轻动词的理论问题。我们认为“喜欢”有一个内部论元,句法上充当其补足语。在“喜欢...
摘要:“X(VD)比Y还Y”是1978年以来才逐渐使用的比较句,它是用差比的形式表达极比的概念,其中Y的构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其主要功能是指称,但能通过“还”的压制调整出陈述功能,同时由...
摘要:情态是跟时态、体态相并列的一种重要的语法范畴。语言类型学视角的汉语情态研究,主要包括汉语情态的范畴化研究、汉语情态系统的勾勒、汉语情态表达式(含情态动词、情态...
摘要:基于构式演化和构式化、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思想,现代汉语双音词仿VO分离使用现象可以视为是在汉语显赫结构“V单O单”分离使用的多种构式类推作用下产生的,每一种仿VO分离...
摘要:以语言顺应论为基本框架解析会话叙事中交际双方的话语选择与交互顺应。交际双方的交互顺应主要体现为随时关注交际对象、物理语境、社会语境、心理语境四种交际语境要素...
摘要:以往许多研究往往把动宾间的时量、动量成分统一处理,或是分析为定语,或是补足语。这一处理实质忽略了时量词与动量词之间的区别以及动(时)量词与名量词之间的对应关系。从...
摘要:文献半衰期能够从文献利用的角度上,定量地揭示科学文献的老化规律。本文利用语言学学术图书的参考文献和引证数据,测量中文语言学图书的引用图书半衰期、引用期刊半衰期...
摘要:首先介绍了自建语料库CONTEC(中国人以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料库)的构成,然后利用词汇密度、关键词等分析方法考察词汇特征,利用句法复杂性分析方法探究句法特征,从而检验小说...
摘要:意象的文化参照越具体,翻译中要保留这一意象就越困难。如何再现传统文化中的意象,是译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语料库“圣人”英译的语义分布图和翻译方法图表明翻译方法...
摘 要: 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论语》中几个比较费解的语句进行分析,以期说明现代句法语义学和语用学在训诂中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首先考察《论语·学而》篇中“因不失...
摘 要: 英语完成态是一种复杂的句法形态学结构,由助动词have和动词的过去分词组成。其语义及功能一直以来都有争论,核心在于是否存在一个静止的“完成状态”。本文认为完成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