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抗战牵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王树增谈《抗日战争》创作 2017-10-17
王树增 全民抗战雕塑 提起作家王树增,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战争系列创作。从2006年开始,王树增先后出版《长征》《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形成了全新的战...
[访谈] 陈建功:要抓住一切机会宣传全民阅读 2017-10-17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陈建功: 要抓住一切机会宣传全民阅读 今年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全国两会上,《红楼梦》频频被代表委员们提起。年轻...
[访谈] 毕飞宇:诺奖会激励一些作家严肃思考非虚构写作 2017-10-17
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她的获奖,越来越多的人提到“非虚构”这个词。这是非虚构文学的胜...
[访谈] 美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与中国实践——美学家汝信访谈 2017-10-17
从战士到学者 金 雅:您在哲学、美学等领域做了大量重要而富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引领推动了我国哲学、美学事业的发展,同时还热心帮助扶掖了一批后学。请问您是...
[访谈] 刘宇昆:我是美国唯一的中英科幻翻译 2017-10-17
刘宇昆,生于1976年,美籍华裔科幻作家,职业是程序设计员与律师,业余从事科幻小说与诗歌的写作,《手中纸,心中爱》是被热议之作。而在创作之外,刘宇昆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
[访谈] “高龄少年”王蒙:我的乐观源于自身光明底色 2017-10-17
他是很早便进军文坛的作家,作品几乎与当代中国社会如影随形,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关注。无论是生活中饱经磨难,还是文坛上功成名就,“青春活力”与“积极心态”几乎是这位作...
[访谈] 马识途:那些硝烟里的“战争与和平” 2017-10-17
“过隙白驹,逝者如斯,转眼百年。忆少年出峡,燕京磨剑,国仇誓报,豪气万千。学浅才疏,难酬壮志,美梦一朝幻云烟。只赢得了,一腔义愤,两鬓萧然。幸逢革命圣卷,愿听令驰...
[访谈] 杜维明:儒家义理是一套世界公民语言体系 2017-10-17
《二十一世纪的儒学》 作者:杜维明 出版社:中华书局 2014年7月 定价:38.00 《二十一世纪的儒学》是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的最新著作。作者在回顾了儒学的发展历程,反思了儒学在...
[访谈] 余华:时代怎么发展文学都不会完蛋 2017-10-17
余华作品 作家余华近期推出了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书名渗透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1月18日,余华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称,中国当下的现实太值得书写了,相对于时效性...
[访谈]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和毕飞宇谈他小说生涯的精神成长史 2017-10-17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毕飞宇、张莉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有人问我,在写作之余,你最爱做的事情是什么?我回答说,对话。” ——毕飞宇 201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毕飞宇带...
[访谈] 毕飞宇:作家说真话是美学问题 2017-10-17
毕飞宇小说原著《哺乳期的女人》 电影中,惠嫂(余男饰)喂奶的行为激起了留守儿童旺旺对母爱的强烈期盼。 《哺乳期的女人》海报 5月22日,电影《哺乳期的女人》在国内上映。该...
[访谈] 叶嘉莹:年轻人空守中国诗词宝藏 2017-10-17
11月3日,在南开大学的公寓里,90岁高龄的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接受了京华时报记者的采访。谈到当下年轻人对古典诗词的疏远,她有些愤慨,“你们这些年轻人真是空守中国...
[访谈] 徐则臣: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个耶路撒冷 2017-10-17
一部看上去貌似生僻艰涩的小说《耶路撒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被评论家誉为是70后作家迄今最具雄心的长篇作品。作者徐则臣力图全景式地观照70后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
[访谈] 王蒙和台湾学子谈写作:文学永远不会消亡 2017-10-17
新华网台北5月7日电 (记者郭信峰 郭丽琨) “文学为谁而写?我不是为自己看而写,我希望有人读,收到读者来信,得到读者欢迎,有时候甚至希望收到读者的责备和批评。但是年轻的时候,我必...
[访谈] 罗杰米罗:疯狂是一种和自由相似的事物 2017-10-17
巴西插画家罗杰·米罗49岁的生日是在上海度过的,11月20日,上海国际童书展开展第一天的晚宴上,主办方给了他一个惊喜。当生日蛋糕送上来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图案是罗杰·米罗和中...
[访谈] 贾平凹:我是五十岁后才稍稍懂得怎么写长篇 2017-10-17
我是贾平凹。创作一直是我生活的主要内容,2014年也是如此。2012年底《带灯》问世后,2014年《老生》也展现在读者面前。平均两三年写完一本长篇小说,网上都有人说我是“劳模”啦。...
[访谈] 诗人郑愁予:海南适宜诗歌生长 2017-10-17
郑愁予开创了台湾现代诗歌。宋国强摄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当听到耳熟能详的诗歌《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婉约...
[访谈] 莫言:《红高粱》最初的手稿作引火草生了炉子 2017-10-17
10月27日,电视剧《红高粱》登陆山东、东方、浙江、北京四家卫视,开播以来收视飘红。近日,参加完文艺座谈会的作家莫言接受制作方山东卫视的独家专访,这是他获诺贝尔文学奖以...
[访谈]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正如学者叶嘉莹在接受专访时所说:“诗词中有生 2017-10-17
今年1月,91岁的叶嘉莹入选“2014年中华文化人物”。颁奖仪式上,主持人这样阐释了她的入选理由:“相对于文载道、诗言志,她发现并提出 词的弱德之美。而她本人,她的文雅、博...
[访谈] 语文出版社社长:语文教材应该增加口语交际内容 2017-10-17
多年来,语文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很多人会说,关键因素是高考。现在,随着国务院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经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回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