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至少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文学批评在传媒时代与前传媒时代的区别;二是文学批评可能受到媒介干扰或传媒的推波助澜。 传媒发达了当然是好事,不能因为鼓噪...
内容提要 文学理论由文学“是什么”和文学“如何”两个部分组成。在分析文本学中本体论和方法论两部分如何进行知识生产的基础上,本文着重从既定概念和范畴在运用中生成新的理...
近读陈宏生《文坛真的如此污糟?——与彭学明先生商榷》一文,觉得也有话说说。陈宏生文章“商榷”的是彭学明发表在今年2月19日《文学报》的文章《当今文坛病相报告》(《羊城晚...
自从有了电脑、因特网、网页、短信、博客,这些新型的传播方式和载体,便与异常发达的传统的报刊杂志、电子传媒一起构成了新媒体时代。传统报刊、电子媒介上的信息通过网络瞬...
当下文学,众声喧哗,多元化的时代促生了多元化的创作。作家选择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的视角去阐释多元化的生活,去反映时代的变迁,从而提供了一个可资重视的文化视点,这无疑是令...
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还是有内容可说的话题。传媒时代确切的说是传媒发达时期,因为在传媒不发达的时候,文学批评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
内容提要 南帆、王一川、陶东风推出的三种文学理论教材,构成了新世纪文艺学的一个事件。对反本质主义文艺学“只解构不建构”、有“虚无主义”之嫌的批评是不合事实的。他们的...
内容提要 现在我国文艺理论界不少学者受实用主义影响,把理论看做是工具性的,看做只是一种分析和评价作品的法规,并以所谓“丧失对现今文学的阐释能力”为理由来否定理论的存...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过程中,笔者无数次遇到这样一种表述:“林语堂先后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三种刊物……” 最近,终于辗转借阅到《论语》从创办到终刊的一...
编者按:大众需要学术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学术的魅力首先在于它所带来的文化与思想的魅力,这种“文以化成”的魅力真正浸润进大众的思维、观念、眼界和行为方式的时候,会...
如果说“恶搞”是三年前的热点名词,那么“娱乐化解读”将会是当下的热点名词了。这些名词都是潜藏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网络传播技术改变了人...
文学进入了当代真是多事之秋,当代文学实在是一个多义的话题。你说文学边缘化了,却有许多人拿文学说事;你说文学萧条,每年却有1000部以上的长篇小说问世,难以计数的短篇小说...
作为文化大散文的旗帜人物,余秋雨擂响文化的战鼓,让一大批追随者剑拔弩张,却不料很多人迷失在死胡同里。人仰马翻,教人看得心寒。此时的余秋雨却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一脸暧...
在中国文坛能如此指名道姓地道出自己对某些人的不满和指出对方问题的人,已经是稀罕玩意了。这样的稀缺,不是明眼人越来越少,而是觉得有必要说出来的人越来越少。 《文坛三户...
我们生活在一个剧变的年代。破坏与建设,贫穷与富有,庄严和戏谑,温柔与残忍,同情与仇恨等混淆着,复杂着。有一年,我去陕西合阳,看到了流经那里的黄河,我写下了八个字:...
我期待很久的《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出版了。下册从第二十二讲至第四十三讲,前十八讲叙中国历史,侧重讲历代王朝兴亡及人物故事,后四讲为勤学故事,他们中有圣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家在写作时精神相对自由,心态比较从容平和,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主体意识高涨,这一点对于散文创作尤为重要。但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看,20世纪90年代的...
第四届中国文联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8月3日至10日在青海举办。在开班仪式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志今提出,文艺评论的创新要从不同层面入手,多维度进行。 在杨志今...
新时期文学在经过30多年急速发展和“向内转”后,国内一批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又开始意识到“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问题的重要性。名称虽然换了,但我的理解,依然是强调作...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参与了那个时代思想的构成和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的话,那么今天的文学批评已经越来越远离了时代思想的中心,日益苍白,甚至演化成了一些无聊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