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阅相关文献的过程中,笔者无数次遇到这样一种表述:“林语堂先后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三种刊物……” 最近,终于辗转借阅到《论语》从创办到终刊的一百多期杂志(有少量缺期);再参阅《沪上名刊〈论语〉谈往》、《海上才子·邵洵美传》等著作,笔者对此有一些新的解读。 “主编林语堂” 《论语》创刊于1932年9月16日。 关于刊名由来,章克标是这样叙述的:该刊创刊前,时当炎夏,大家一面纳凉,一面在邵洵美家客厅里闲谈,讲起要出一本刊物来消消闲。刊物的名字叫什么谈得最久,总之要雅俗共赏、有吸引力、能出奇制胜。众口嘈嘈之际,章忽然想到了林语堂的大名“林语”两字声音相似的“论语”,心想有论有语,论论议议,干脆借用中国人全知道的孔夫子的《论语》这本书名来作刊物的名字,结果大家一致附和。 从创刊号起,林语堂便是担着“主编”之名进入公众视野的。 但是,按照林达祖(《论语》后期编辑)的说法:因为林语堂还有中央研究院的正职,所以曾为邵洵美的书店编过《金屋月刊》的章克标承担起大量的具体编辑工作。创刊号“编辑后记”落款“记者K”,便是章克标的化名。 ——多年之后,由邵洵美执笔的《论语简史》(见《论语》第142期,1947年12月1日出版)是这样叙述的: 《论语》创刊于二十一年九月。最先的几期是章克标先生编辑的。后来他为了要专心撰著《文坛登龙术》,于是由孙斯鸣先生负责。到了十期以后,方由林语堂先生来接替。这时候《论语》已渐博得读者的爱护,销数也每期激增。林语堂先生编辑以后,又加上不少心血,《论语》便一时风行,幽默二字也成为人人的口头禅了。 据章克标回忆,在《论语》创办初期,不管是林语堂,还是列名的“长期撰稿员”,大家仅为有个发表观点的地方,谁也没有计较编辑费、稿费之类。孰料该刊不久便热销,于是在发行到第10期前后,林语堂便找到邵洵美,直言不讳地提出:既然杂志有了盈余,编辑和作家就不再干免费活,得把报酬定下来。邵让他找负责实际工作的经理章克标。章答应给编辑部每月100元,稿费千字二到三元。 然而不久,林语堂提出,《论语》销量翻了一倍,编辑费也得相应涨到200元。章克标为此非常恼火,向邵洵美抱怨,说林语堂“是个门槛精!”他对林语堂的提薪要求态度十分强硬,最终导致双方分手。 林达祖的叙述印证了这一说法:“……约一年之后,林语堂看到《论语》的生意兴隆而眼红了,而这个刊物毕竟是时代图书杂志公司的,或者说是邵洵美的,想自己的辛苦,只是为了他人做嫁衣裳,一念之私,他决定自己去办《人间世》、《宇宙风》,把陶亢德拉去做助手。” 稿费的“变迁” 暂且抛开如何开“编辑费”这一话题,先说《论语》杂志的稿费标准。 最初,在“本刊投稿规约”的第四条,写明“来稿概无金钱上之报酬,但酌赠本刊。” 自第13期起,该刊“投稿规约”有关稿费一条修订为:“来稿一经刊登酌酬现金或本刊。” 此后,该刊的“新定投稿规约”进一步修订为:“来稿一经刊登酌酬现金或本刊。稿费暂定一律每千字三元,每月底发出。” 该刊第36期再次刊出有关稿费的启事:“本刊本期起文字稿费增至千字四元,图画每帧三元。”——不过这时林语堂已经离开《论语》了。 林氏担任主编一年有零。从第27期起,陶亢德正式担任主编。 林氏离开时,发表一则声明说:“承论语社同人之托主编《论语》,安度一年,基础粗定……另有编译计划,势难兼顾……”他对《论语》表现得一往情深。在接下来的第28期《论语》上,他发表了《与陶亢德书》:“我孕育《论语》,使之出世,鞠之育之,爱之惜之……今将有远行,交先生抚养,安能无数句叮咛语耶?人人视其文章,亦如其血脉骨肉,今举众胎儿以托于子,又安可无数句叮咛语耶?吾不知话从何说起,惟子知其饥则哺之,寒则衣之,毋使傲慢荒嬉,亦毋使失其赤子之心天真之乐。” 陶亢德原在《生活》周刊任编辑,常以“徒然”的笔名发表短评。他有着较丰富的编辑经验,一直主编《论语》至1936年2月出版第82期为止。 不过,在《人间世》创办之后,他以林氏“助手”的身份承担起该刊大量具体工作,便不再是《论语》的“全职主编”。 主编与“老板”的关系 据《邵洵美年表》记载,邵氏是在1930年上半年加入中国美术刊行社、投资《时代》画报,并于当年11月正式参与该刊编辑工作的。以邵洵美当年的财力,当他的资本源源不断地注入进去之后,他便能够在后来的事业发展中左右局面。 在此期间,邵洵美投身出版界的另一项重大行动是:接手新月书店并担任经理。 章克标回忆说:“洵美可以说是为了志摩的缘故而去加入新月书店的,时为1931年4月。他当然无法实干,于是委托了林微音(按:海派的男作家)去上班,代行管理日常事物。” 1932年4月,邵洵美因书店经营困难专程赴北平。秋天,新月书店关闭。此后他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时代》画报。 1932年9月1日,时代印刷公司(后改名时代印刷厂)正式开张,作为中国第一家使用世界最新式影写版印刷机的机构而享誉一时。(《论语》的正式出刊时间选择在9月16日,是否与这一背景有直接的关系?待考。) 1933年11月1日,中国美术刊行社增加资本改组为时代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代图书公司),股东为邵洵美、曹涵美、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五人,但是二张一叶并未实际投入一分钱的股金。至此,邵洵美显然已经成为核心人物。 再说林语堂脱离《论语》之后,开始与良友公司合作,为其编辑《人间世》半月刊。对方开出每月编辑费500元,并提供一间专门办公室的优厚条件。 而与此同时,邵氏旗下的《时代》画报和《论语》半月刊红红火火。我们可以看到,从《论语》第12期(1933年3月16日出版)开始,几乎每期封底都是号称“中国两大便宜刊物”的联合征订广告。到1934年“搬进汉口路新建成的弄堂房子以后”,时代图书公司更是进入全盛时期,宣称同时发行五大杂志:一是陶亢德主编的《论语》;二是叶浅予主编的《时代画报》;三是鲁少飞主编的《时代漫画》;四是宗淮庭主编的《时代电影》;五是张光宇主编的《万象》月刊。 常言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就涉及到杂志主编与出版机构老板之间的关系。 据笔者考察,在上世纪30年代,杂志有三种基本出版模式:(一)代理发行;(二)合作出版;(三)自办杂志。相应地,出版发行机构(书店、书局、图书公司、报馆等)和编辑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第一种最宽松:你编你的,我发我的,互不干预“内政”(也有因此而带来祸端甚至被封门的,属个别情况);到时按实际销售量结算,并抽取一定比例的代理费用。第二种方式,主编与书店老板之间,更像今天所说的“带项目加盟”。因此大多都能相处得客客气气。林语堂和邵洵美之间,就属于第二种关系。 接下来,林氏和良友公司的合作也是这种关系。据马国亮回忆:一天他到总经理室谈工作,还没等开口,伍联德便兴冲冲地告诉他说,林语堂要给良友办一份杂志,一切都已谈妥,马上就能开始工作。显然,像林氏这样的文化名流能带着“项目”谈合作,书店老板也是喜出望外。 第三种方式,才是真正老板和雇员的紧密型关系:拿老板的工资,干一份工作;老板可以随时将其解雇,也可以在内部不同的部门之间调岗;因此对于主编或编辑就有了更多的限制,比如有的明确要求不得在外面兼职。——不过,这是另外一篇文章中的内容了。 原载:《中华读书报》2009-07-0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