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一些回忆被重拾的时候,我发现有人以高度专注的方式,平和的视角,让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成为美丽的焦点。于是,突如其来的景象被指认,每个人都会得到姓氏,故事有了新...
日前,编剧刘毅在其新浪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大换血”的帖子,该帖子称:《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论及闻一多的文艺思想,对其美学观念的定性不外是极端唯美主义、唯美主义、具有唯美主义倾向以及并非极端唯美主义这四种说法。其第一种观点,是季镇淮先生...
沈从文创作受中国传统画的影响,这一看法有不少人提出过。如韩立群:“沈从文作品中自然美境的结构酷似中国山水画的布局,”“作者曾以宋院画来概括湘西自然美的特征;”[1]凌...
许多人认为文学在今天已经失去了意义,“小说死了”、“文学消亡”的声音不绝于耳。文学真的那么软弱,已经没有了生存的价值和力量,将要毁灭了吗? 文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与柔...
关于通俗文学究竟是不是低俗文学的问题,在当下的学术语境中似乎已无进一步“澄清”的必要——尽管许多重量级的学者坚持将所有通俗文学统统称为“文化垃圾”。即使这一立场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价值,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北京的市民生活,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1](P243),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处...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大家,其作品以其深刻的现实性和高超的艺术性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以艺术风格为例,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除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外,还受到许...
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上海,是一个“丧失主体的都市” [1] ,各种政治、经济势力和文化力量混杂交织渗透,精神和思想上的认同处于暧昧不明又苦苦挣扎的危机之中,文坛上也相...
在我和孙中田先生的接触中,不止一次地听他说过这样的想法;要抽出功夫来重新好好地写一本现代文学史。“重新好好地写”,凭我的理解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1,对现代文学史的写...
丁杨/摄 《春尽江南》,格非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35.00元 我曾跟很多朋友通电话谈了好多次,谈到怎么看待我们的现实。现实非常丰富,我在面对它、书写它的时候很费...
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中常常被叙述成一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一位对底层人民满怀悲悯的“人民艺术家”。刘绍铭说中国现代文学“涕泪飘零”,假如此言不虚,在这涕泪飘零的现代中国...
近年来,孙中田教授在继续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把研究的目光和重点逐渐放到了对东北沦陷区文学的研究上,显示出学术研究中一次有趣的“晚年转变”。孙中田教授的这种...
围绕着“新世纪文学”这一命题,2010年批评界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以期通过这一概念的确立,告别“新时期文学”被无限延伸的提法。2010年初,《钟山》杂志社约请了12位批评家...
在跨进新世纪门槛的时候,重提启蒙的话题,不免令人感到有几分沉重和悲凉,在业已逝去的这个充满了呐喊与奋争、挫折与失败、变革与暴力、进步与灾难的世纪里,为了一个现代化...
我不知道格非在写这部《春尽江南》时的心境是怎样的。我大概能想象,当格非选定“春尽江南”这四个字,作为他这七八年来断续完成的《人面桃花》三部曲的终结篇篇目的时候,更...
任何一门学科,学位论文都往往体现着该学科的最新动向和相应的研究水平,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也自然如此。记得90年代以前,许多名噪一时的研究成果,往往都出自刚刚获得博士、...
著名作家张炜的450万字的十卷鸿篇巨著《你在高原》,在刚刚揭晓的茅盾文学奖中获得“状元”,这是评委们对这部具有“时代大作”标志意义的现实主义长篇史诗性小说的最好肯定。...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之所以能够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成为“人民艺术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营造了一个魅力纷呈、华彩多姿的市民世界。他不像“五...
在作家萧红的诸多作品中,以《生死场》的“批评史”资料最为丰富,内容上又几经变化。就时代变迁与读者阅读取向发展而言,这些变化是合乎情理的。《生死场》以“抗日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