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理性看待中学教材“大换血”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静 参加讨论

    日前,编剧刘毅在其新浪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大换血”的帖子,该帖子称:《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名篇被踢出语文教材;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因而称之为“鲁迅大撤退”。接着,一些网站就此展开调查,报道了各地中学语文教材课文的更换情况,列举了一些网民评论。从网民评论来看,大部分人对中学语文教材的“换血”行为持否定态度,其中不少人情绪比较激动。如何才能理性、客观地看待目前中学语文教材“大换血”这一现象?
    2001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序幕。新教改涉及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改革等内容,其中课程改革是核心,而教材改革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与此相配套,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作出了调整;课本也从以前全国统一的“一纲一本”改革为出版单位可根据《大纲》自行编写,由主管部门审批出版的“一纲多本”。许多出版单位发行了各种版本的教材,而原来的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根据形势发展对教材进行了较大修订。此次引起争议的,就是人教出版社新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
    我们不妨从新大纲关于教学目标的修订入手。2000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1992年的大纲进行了修订,其中教学目标的修改主要涉及:第一,针对此前语文教学中纯工具性的训练,2000年大纲强调要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第二,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而2000年修订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方面则强调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
    新课改的修订目标是使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语文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与之前片面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相比,上述提法是一种质的飞跃。与之对应,新教材中也必然注入一些新的元素。人教出版社王本华老师就说,新教材“以人文专题组织单元,强调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通过过程和方法建构语文能力,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因此对新教材课文进行调整也就成为必然。
    旧教材课文选择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受到一些历史因素限制,无论在作者的选择,还是课文主题的选择上,都不够全面,不能充分代表中国语言文学的全貌。例如,鲁迅的文章过多,而改革开放30年来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却鲜有入围。
    此次教材调整,以新大纲为指导,在新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下,以一种更包容的态度对课文进行选取,如钱锺书的《谈中国诗》、王力的《语言与文学》、吕叔湘的《语言的演变》、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汪曾祺的《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杨振宁的《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房龙的《〈宽容〉序言》等。这些文章,既有近代大师的名篇,也有当代名家的力作;既有文学家、语言学家的作品,也有科学家、艺术家的感悟。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影响,突出了文化内涵、思想内涵,把文学、文艺属性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来考虑;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接触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有利于增进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学的兴趣。再以鲁迅的作品为例,虽然此次减少了其作品数量,但从体现鲁迅思想和文学特点,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兴趣的角度来考量,实际上已能满足教学需要。
    有观点认为,此次教材改革将一些“经典”调整出课本是不恰当的。对此笔者认为,旧教材中能够入选的文章,可说篇篇都是经典,都是经过反复筛选才进入教材的。而教材改革必然涉及一些课文要退出新课本,不能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就对课文调整持否定态度,关键在于新选入的课文能否成功接棒。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选入的也篇篇都是经典,是经得起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推敲的,而且能更好地实现大纲修订后的教学目标。
    因此,笔者认为,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此次语文教材“大换血”是值得肯定的,是对新课改的积极响应,也有利于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广大读者、网民若以一种客观的眼光,以调查研究为依据来审视此次教改,当能得出一个更公正的结论。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9-14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9-1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