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写道:“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还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中,真相和变...
近读蒙古族作家海勒根那的小说,心里不禁响起《孤勇者》的旋律。人生难在对抗孤独,正因为难,所以对抗本身就带着孤勇者的气质。海勒根那作品中渗透出来的精神气质和人物品格...
于陆源而言,或许叙事学即词语学、句子学。无论多大体量、多少故事、何种结构,都是从一个句子开始,到一个句子结束。 陆源第三部短篇小说集《南荒有沛竹》,与前两部短篇小说...
官场小说,在中国小说集群中所在多有,林林种种,不一而足。从清末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到现代王跃文《国画》,跨越百余年,作家们将笔力集中于官场或基层官场,反映...
文学作品,始终兼具书写与言说两种面向。前者指向作者创作,后者指向读者接受。任何读解评价,都是对书写的言说,然而作家的言说却有时缺席,文学访谈的意义就凸显出来。我概...
我们如何把自己作为方法,而非目的? 把这个设问用于抽象的情感上,似乎并不妥帖,但我近些年对自身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我尚未知道这种感觉是来自阅读,还是来自时间。...
在我小时候,我母亲常常把筛米时产生的碎米收集起来,到一定量的时候,她便将它们磨细了做成米糕。我大概是遗传了这一点,也喜欢把平常的一些零碎念头收集起来,写成小说。这...
一 上世纪90年代初,小说《泥日》出版时,我曾在扉页上写过一个“作者小传”:“陆天明。大胡子。1943年10月生于昆明。长于上海。10岁丧父。14岁离家(到皖南插队)。当过农民。山...
文学的泛化是从作品中心转向文化中心,这种“文学性”的蔓延,使“文学”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宏大概念,既取消了文学的独立性和唯一性,也阻断了文学在想象世界里的可能性。无...
不知起于何时,报告文学写得越来越长,出的书也越来越厚,越来越漂亮。就我目力所及,特别优秀的长篇报告文学,还真不多,能让我个人掏钱买的,更不多。我记得过去的好多优秀...
据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北京有15家书店新开业,在全国范围内则有63家书店新开业。这些书店各具特色,有的主营心理学、哲学和文学三大品类;有的以北京中轴线为灵感来源;还有的...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恢复校园预约参观,并且声明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消息一出,期待着暑期带孩子赴名校游学参观的家长们...
前不久,在东方文化会客厅的开幕仪式上,有幸见到散文作家戴荣里,他送给我一本他的新作,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从边缘到中心》散文集。 这部散文专集容量很大,收录了作者...
以前,拿起写作的绳索,总能把无形也无序的记忆捆绑出一种形状。可回首过往几年,总觉得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墙,把此前和往后分隔在两个世界里。至于中间剩下恍惚的空白,无法再...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历史》中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只有现在生活的兴趣才能促使我们探究一个过去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首先可以判...
关键词: 《落日珊瑚》 安贝托·艾柯曾经说过,有两种人适合当作家,一种是“农民”,一种是“水手”;这亦是说,“农民”和“水手”是作家的两种类型。“农民”型的作家对本地...
关键词: 《国术》 何顿的长篇小说《国术》以刘杞荣的武术人生为中心和线索,在民国初期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时空中,从民间习武者的视角来凸显历史潮流,以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
诗之为诗,在于诗意。有两种诗意,一种是文本中的诗意,它存在于语言世界中,是诗人运用语词创造的。为此,许多诗人曾“苦吟”“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有一种诗意,...
石一枫的《逍遥仙儿》围绕三个家庭的育儿征途,勾连出一幅当下北京众生相,呈现出各家的欢喜哀愁,更揭露了个体在繁复的都市生活中进行自我确证的惶惑。故事发生在北京北五环...
沙克写作四十多年了,是诗歌界的一个长跑者。近十多年来他的写作量很大,并且保持着很高的品质。他的写作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对现实世界的鲜活感受和诗歌主体精神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