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朱群英《大沙河笔记》,眼前骤然一亮。在黄河故道土生土长,朱群英是有资格来写大沙河的,他熟悉大沙河的前世今生。这条河其实是故黄河的遗存,一百多年来,见证了这块土...
对于自幼生于斯长于斯的我而言,江南就是须臾不离的空气,将我团团围裹而住。它不是抽象的地理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屋舍、河流、街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它们和温润潮湿的天气...
郭爽小说的内在力量显然更多地来自“别处”,而不是“此在”。“别处”可以是《我愿意学习发抖》里的小精灵、幻想出来的伙伴、会说话的动物以及就是整个世界的河,可以是《月...
邵丽的中篇小说《九重葛》,以精神治愈与修复为视角,由当下触及过去,由隐私延伸内伤,由陌路相逢升华为身心契合,呈现了一个女人失眠、孤独、恐婚的重重困扰,和一个男人执...
1 空间与时间一起构成人们的生活坐标,这是普遍的社会生活事实。当人们将意义投向空间,开始赋予其价值、并对自己独特的栖息地产生情感上的皈依意识之时,空间就成了“地方”...
初夏,作家王子君从北京回海南度假,给我带来了她的新作——散文集《一个人的纸屋》。这本集子是作为“文学百年·名家散文自选集”丛书出版的。全书分为闯海、相遇、走过、思...
“我像是一直活在梦里。”这是青年作家李世成短篇小说《红拂》中,沉溺于梦境的主人公的一句自言自语。该小说收录在他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月亮今天亮了吗》中。除《红拂》...
摘 要 田耳是一位非常会讲故事的作家,往往在推理和悬疑的传奇中呈现出日常生活的经纬纵横。他通过一系列的偶然搭建人物必然的命运,以旁观者的视角沉淀出叙述的冷静,解构了...
大略言之,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可以历史、现实、艺术三个关键词总括。《千里江山图》虽以具体历史本事和人物起笔,却虚实相生,于宏阔的视野中总体性地呈现了中国...
与辩证法沾边的事物,总能让人多些揣摩与思量。散文创作里也藏着很多辩证法,比如创作的“量”与“质”的关系,就是一对值得思考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质与量的相互关系是...
摘 要:近年来,以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代表的“铁西三剑客”在当代文坛异军突起,以子一代的独特视角展示20世纪90年代下岗潮背景下东北人的命运沉浮。溃败的工业空间刻画出历...
翻开《出路》,第一眼看到“高干梁”时,下意识地去抓电话,想问一下马慧娟,高干梁是高粱吗? 果然不是,高干梁是她出生并赖以生存的一个小山窝窝。称高干梁为“小山窝窝”,...
当我们谈到小说的时候,虽然不知道到底什么叫小说,可不管是谁,相信只要是看过几篇小说的人,都会对小说这种文体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有时我们在生活里遇到一些事情,尤其...
《国术》,何顿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2月 长篇小说《国术》出版后不久,作者何顿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主要意图是“想好好写一写我们湖南武术大师的故...
《昆士街市集》是九〇后作家王晨蕾的一篇海外题材的短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在英国陪读时的“我”与“中超”(中国超市)店长林先生之间发生的一段情感纠葛。故...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国度,乡土文学在中国文学传统中一直居于中心地位。虽然明清世情小说、海派文学等作品不同程度地显示了各个时代中国的市民生活风貌,但是,现代意...
摘要:从“藏地三部曲”起,范稳努力发现历史中被忽略和被遮蔽的东西,并从历史长河里打捞出珍贵的精神遗产,通过重述历史重构起小说的宏大叙事。他以精神信仰作为重构之核,...
这是一个追求轻盈的文学时代,戏谑、调侃、虚无、游戏、哗众取宠,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真正有沉重感的作品变得越来越稀少。可是,如果连文学也加入进消费时代的狂欢,又由...
继2015年的长篇小说《空巢婚姻》之后,2021年,作家简媛再度推出第二部长篇佳作《棘花》。与《空巢婚姻》中历时性地表现一家三代女性悲剧式的轮回命运不同,《棘花》则是聚焦于...
乡土文明向城市文明的社会历史转型,催生出“冲突—抉择”型的公共叙事母题,异质文明之间的罅隙、错位与冲突及其导致的社会生活、思维方式、观念行动和精神肌理的裂变、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