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使—被动”结构的句法(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4:11:23 《当代语言学》 胡建华 杨萌萌 参加讨论
“给”有“足、充足”之意(《说文·糸部》:“给,相足也。从糸,合声。”),可以佐证其词汇语义中含有“有”这一语义基元,例如“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孟子·梁惠王下/告子下》)。它作为传递义动词的用法同样见于古汉语,如: (3)a.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左传·僖公四年》)② b.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左传·昭公十六年》) c.以( )给郊庙祭祀之服,以( )为旗章(《礼记·月令》) d.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汉书·朱买臣传》) e.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吕氏春秋·权勋》) (3a)中动词后省去了一个宾语,根据上下文(齐桓公伐楚,借口“尔贡包茅不入”),这里可补出一个句法宾语,既可以是直接宾语“贡”,也可以是间接宾语,不过从语篇限制来看,这里更可能是直接宾语,而无论令哪一个宾语作为表层的句法宾语,都会有相应的V来允准,并且同时暗含另一VP。(3b)中“给”的宾语“之”代指间接宾语“大国(之人)”,同时暗含“V有+何”这一层VP;(3c)中“给”后接的亦是间接宾语,同时暗含直接宾语,即上文提及的某物。而(3d)中出现的是直接宾语,同时暗含“给”与对象“朱买臣”构成的VP。古汉语中“给”的句法结构通常是 ,但是也有“给”带双宾语的用例,如(3e)。由此可见,“给”可以带双宾语,也可以带单宾语,而且可以不受限制地选择单宾语。发展至现代汉语,“给”的词汇句法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既可以构成双宾结构,也可以带单宾语,在只有一个句法宾语位置时,“给”可以不受限地选择句法宾语,例如: (4)a.包工头给我工钱了。 b.包工头给e工钱了。 c.包工头已经给我e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汉语情态统辖结构的整合与变异
- 下一篇:句子生成顺序与三种Wh-移位异常:熵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