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胜 赵爱武:从地域文化看武汉方言(10)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54 《汉语学报》 汪国胜 赵爱武 参加讨论
三、商业文化使得武汉方言充满趋利重义的商业气息 清人刘献庭曾在《广阳杂记》中记载:“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唯汉口耳。”(29)不仅如此,汉口因商业发达而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天下四大名镇。1840年到1850年前后,经过康乾盛世的积累,再加上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汉口已经成为中国中部最重要的商业市镇。(30)明清以降,各省来汉经商者形成了湖南帮、江浙帮、广东帮、山西帮、四川帮、江西帮、安徽帮等商号、店铺。“一镇商人各省通,各帮会馆竞豪雄。”(31)叶调元对当时汉口商业的兴盛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汉口开埠以后,形形色色的坐贾、行商、摊贩进入汉口,汉口工商业从业人数日益增多,显示了新兴商业城市的特点。大规模的商业生活给汉口市井文化蒙上了浓厚的商业色彩,并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3.1 反映商业活动的词语 直至今天,武汉这座城市仍然以其商业气氛浓厚而著称,“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是其显著的标志。汉正街自古就有“天下第一街”之美誉,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7世纪初,汉正街不过几百米长,后来商业繁荣推动了市场与街道的拓展,形成了以汉正街为主街的汉口沿河商业区。浓厚的商业氛围给汉口的市井文化带来了浓重的商业色彩。武汉方言中的商业词语尤其多。如武汉人称面值很小的纸币为“刨花”,称蓝色的100元人民币为“蓝精灵”,称10元的人民币为“麻脑壳”。这些称呼往往都与钱币的图案或颜色直接相关,以其颜色特征来指称钞票,既形象又直观。武汉人卖东西的时候喜欢搞买一送一的活动,并美其名曰“搭头”。有的“搭头”是一种促销手段,纯粹是赠品,顾客当然乐得接受,但有的“搭头”则有着强制的味道。比如到超市买排骨,经常会碰到商家要求“买一搭一”,即上好的排骨要搭大骨头,这样的“搭头”是要和好的商品同价的,顾客不愿意,但也经常无可奈何。做小本买卖很不容易,有时一天都没生意,好不容易来了笔生意,武汉人叫“开了和”,意思是“开了张”,做了笔生意。做生意的人也常常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利,如“玩条”是指搞假,短斤少两。做生意要随时掌握商品行情,根据行情调整经营策略。“调盘子”是生意人常用的一个词语,本义指商品行情,也泛指价钱。武汉话中的“调盘子”可指修改原定计划,也可指调整人事、政策、方法等,含有批评、教训之义。例如: (27)我怕你是螺蛳骨有点跷痒,想要我调你的盘子是不是?(32)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太原小店方言疑问代词分析
- 下一篇:从明代《蜀语》词汇看四川方言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