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律和形态里的前后不对称(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06 《中国语文》2013年第5期 陆丙甫 应学凤 参加讨论
2. 名词短语内部的节律“前紧后松”和形态“前少后多” 2.1 节律上的“前松后紧” 以上是说动词短语中前置从属语(主要是论元)比后置的更容易带格标志,包括{动词-主语}组合和{动词-宾语}组合。但是在名词短语内部,情况正好相反:{名—定}组合中,以核心名词为静止坐标原点,定语的情况是节律上“前紧后松”而形态上“前少后多”。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匹白(的)马”中的定语标志“的”可以省略,而当定语“自”后置时,如“一匹马,白的”,其中“的”就不能省略;并且,作为从属语的定语后置时,跟核心名词的节律关系比较松散。当然,这个例子也可以分析为后置的“白的”并非定语。但是,这个例子至少不是反证和反例,可看作补充性旁证。 再看英语的例子。 前置定语内部不能有明显停顿,这从写法上可以看出,一般认为这些前置定语构成一个“节拍群(phonological chunk)”(Escribano,2004),这在短横“-”的使用上有所反映。此外,(29)中,前置定语还必须省掉多数标志-s,也间接显示了这种松紧度的区别。又如例(31)中的前置定语很难扩展,而后置的却很容易扩展成hard to pronounce correctly(很难正确发出的)。 这里虽然说的是前置定语内部的紧密,但是也可以由此推导出整个前置定语跟核心名词之间的紧密。一般来说,如果大单位中包含小单位,大单位内部成分间的结合比小单位内部的结合松散,即越浅越外的单位之间结合越松散。这可以说是无标记情况。如短语包含词,短语内部成分结合比词内部结合松散。上述定语内部的松紧度应该跟{名-定}组合的松紧度成正比。我们的语言直觉也能明显感知到这点。 Greenberg的共性21也可以进一步证明[定-名]排列之间的节律关系比[名-定]之间的节律关系更紧密这一现象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这条共性指出:如果某些或所有副词后置于它们所修饰的形容词,那么这种语言中的形容词也后置于名词(而且以动词前置于名词性宾语为优势语序)。这个表述是根据下面的数据(主要是第三行)得到的: 上表显示,形容词定语前置时,它跟核心名词之间不能插入程度副词等修饰语,而后置时可以。其实单个语言内部也有这样的现象,如英语中就是这样: 注意这里副词和形容词构成一个定语整体,定语内部可以添加成分似乎跟{名-定}组合间的松紧无关,但其实有间接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