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律和形态里的前后不对称(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03 《中国语文》2013年第5期 陆丙甫 应学凤 参加讨论
(1)a.流下了眼泪 b.眼泪//流下了 (2)a.不认识这个字 b.这个字//不认识 (3)a.吃过了饭 b.饭//吃过了 上述语料或多或少可以理解为有关论元前移之后,成了主语;即使前面再加上一个施事主语,提前的成分也可以看作小主语。因此,上述松紧差别可以解释为主谓关系松于动宾关系。但这个解释不能对付下面的语料,因为其中提前的成分不能分析为次话题或小主语。不仅如此,这些语料还进一步表明,同样的论元,前置时还往往比后置时更需要表示它跟动词之间语义关系的语义标志④: (4)a.卖了一辆车。 b.把一辆车//卖了。 (5)a.来了北京。 b.到北京//来了。 (6)a.撤军朝鲜 b.从朝鲜//撤军 (7)a.望了他一眼 b.朝他//望了一眼 (8)a.很满意这个工作。b.对这个工作//很满意。 (9)a.大他五岁 b.比他//大五岁。 古汉语中也存在宾语前置而需要带额外标志“之”、“是”的情况(这里的标志是附在核心动词上的“附核标志”head-marking)⑤。 (10)姜氏何厌之有(《左传》) (1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11)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 (13)岂不毂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 类似现象在我国SVO型民族语言中也大量存在。如侗语可以把后置宾语前移到动词前,此时要加前置词标志ti(本义是“拿”)(梁敏,1980:57)。 白语基本上也是SVO语言,其宾语后置时不需要标志,如果前移到词前,就需要还后置词(赵燕珍、李云兵,2005) 此外,仫佬语、毛难语、布依语也有相似表现。 前置论元跟动词的节律关系的松散,还表现在两者之间更容易插入状语,特别是在论元带标志的情况下,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