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陈世旭:小人物的命运史

http://www.newdu.com 2022-05-10 中篇小说选刊(微信公众 陈世旭 参加讨论

    《那时明月》刊发时,评论家归类为“知青题材”。我颇荣幸。事实上,小说中的那拨“城里人”在当时并没有“知青”资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陆续有一批批“城市闲散人口”“下放”到农村“自食其力”,报上的口号是“我们都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这些人的主要成分是“地富反坏右”家庭的无业妇女,以及因为政审不合格不能升学的子女,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出身好”但没有正当职业甚至“劳改”“劳教”释放的男女青年。这些人被所到之地看作城市扫除下来的“垃圾”,被1968年开始大批下乡的知青看作非我族类,在后来的知青大返城中,他们不在落实知青政策的范围。1964年我初中毕业,被学校动员进了这个行列。在长江中下游的一个沙洲上的农场种了近十年棉花。与我同去的许多人永远留在了那里,近年先后故去。
    我能离开那里并且最终回到省城的老家,是因为写作。但无论是情感还是精神,几十年来,我从未走出那个像一片落叶一样漂浮在汹涌的江水上的小沙洲。那里的一切:人,事,物,始终是我写作的主要对象。
    因为特别缺乏想象力,不善于凭空编造,基本离不开生活原型,我写作的唯一依据是自己的经验,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表的第一篇多少有点影响的小说《小镇上的将军》开始,到现在几乎没有变化。这样笨拙的写实,很没灵气。好在读者中也多少有一些跟我一样实心眼的,让这样的小说仍有一点存在的空间。
    一九九○年,我以那个沙洲为背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梦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在书的扉页写了几句话:
    谨以此献给
    爱过我和我爱过
    恨过我和我恨过
    生着的和已故的
    所有的男男女女
    现在,我把这些话重写一遍,表明我依然如故。略有调整的是,长篇中的“梦洲”如实改作了“江洲”,体裁改为了便于叙述的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这些中短篇已成一个系列,近二十万字,接近《梦洲》的规模,最近将结集出版,可以看作《梦洲》后传。作者跟其中各色人等一起,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
    囿于思想和表达的能力,我从来不敢追求小说主题和艺术的重大深刻,只是尽力为我所在群体中的小人物立传,写我们的爱恨生死、喜怒哀乐,写我们对命运的卑微的顺从和渺小的挣扎,由此传达生活中永远不会缺失的善恶美丑、人情冷暖,以及希望。
    小说被转载,我很意外。谢谢《中篇小说选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