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张楚:世界上最细的针

http://www.newdu.com 2021-10-12 中篇小说选刊(微信公众 张楚 参加讨论

    尤瑟纳尔在《何谓永恒》开篇说:“米歇尔孤独一人。说真的,他一直是孤独的。”我觉得,这句貌似普通的话可以无限延展开,那就是:本质上讲,没有谁不是一直孤独的。
    写这篇小说的初衷,是想写两个男人间的相互较量,可是我立马想起了以前写的一个短篇《夜是怎样黑下来的》——公公和未来儿媳的“战争”,主题很相像,于是把这个想法否定了。思前想后,我决定写一个关于精神压制和反抗的故事。以前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由于某种契机,不得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如若一方是强势的,那么,另一方或强或弱,必会出现睚眦。
    那么,睚眦产生的动因是什么呢?
    我想,那就是隔膜。隔膜,大概是世界上最细的针。它和嫉妒、恐惧、沉沦、不安、自责、怨恨不同,唯有这根针细到肉眼不见。虽肉眼不可见,它却最能扎准我们的死穴,让我们在纠结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伤害他人、侮辱他人、蔑视他人、甚而消灭他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伤害从来都是相互的、咬合的。
    在写作过程中,我渐渐觉得疲惫,甚至无趣起来。让一个初婚的小男人蜷缩在岳丈的精神钳制中,让我自己都觉得压抑,难以呼吸。小男人虽在抗争,却是那种最孱弱的抗争。到最后,男人甚至连抗争的气力都消失殆尽,也就是说,他完全丧失了对话权,从而变成了一只沉默寡言、任人宰割的羔羊。到了最后,隔膜消失了,那只是因为,产生隔膜的主体一方自动缺席了。
    我只有给这个小男人一点安慰,给他一点来自外星的、异类的爱。我想,那些文明、科技高度发达的星球上,该是没有隔膜、没有嫉妒、没有仇恨的,人与人之间透明如水、纯净如水。可是,真的如此吗?写着写着,连我自己都怀疑起来。最后,我还是让那个外星人离开了。隔膜无处不在,孤独无处不在。没有谁能逃脱。当然,在写“桂芬”这个角色时,我有个想法,那就是尽量模糊她的身份,尽量产生歧义,让有的读者认为这真是个外星人,让另外一部分读者认为,这个女人,只是身体有些残疾、强烈渴望他人关爱的、平朴的地球人。我不知道是否达到了这个效果。
    小说交稿三个月后,我偶然看了一部电影《K星异客》。我惊讶地发现,我跟这部电影的导演,思维有很多相通之处。一位自称普洛特的男人突然出现在纽约中央公园车站。他自称来自天琴座附近距地球一千光年的K-PAX星,以超光速来到地球。普洛特被当作精神病人送入曼哈顿精神病院,受到马克医生的治疗。马克认为普洛特是妄想症患者,却又对普洛特的奇怪行为和不可思议的天文知识将信将疑。同时,普洛特的到来在精神病人中造成轰动,人人都希望能被选中随普洛特回K-PAX星。电影中,普洛特一直在有意或无意地治疗那些精神病人,消除他们之间的隔膜,甚至还治疗了马克医生潜在的某些精神疾病。影片到最后也没有明确指明,这个人,到底是真的K-PAX星人,还是只是一个妄想症患者。
    我有些沮丧。本以为双面镜里看到的只是自己,却没想到,镜子的另一面,他人的面孔早已出现,原来自认为得意的想法,也早被他人以其他方式进行了更深刻更犀利的阐述。沮丧到极点,便也释怀。至少在这个观点上,我和他人是没有隔膜的,真正融通的,这有何不好?况且哈罗德·品特说过,有的时候,一个作家必须砸碎镜子——因为在镜子的另一面,真相在凝视着我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