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统计欺骗的艺术:评《统计数字会撒谎》(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豆瓣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假如有10个穷人工资是1块,1个富人工资是12块”,算术平均数的算法,就是22块除以11人,平均工资是2块。这个结果明显高于普通人“平均”工资。所以统计局平时说的大家平均工资有2k了,其实一般人是没有2k的,大家感觉偏高了,可是统计局可以言之确凿的说,这确实是某种统计方法算出来的
    还有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我记得是平方平均数,计算方法是平方数相加后取平均,再开根号,用上面的例子就是(10+12*12)/11=14,14开根号就是 3。7块。还有一种统计数值,调和平均数(將数值个数除以数值倒数的总和)算出来是1
    我发现最夸张的是几何平均数算出来是11。
    恩,然后情况就来了,类似上面10个穷人1块,1个富人12块的统计状况,统计局会决定用哪种算法,算普通人平均工资就会往高的算,就拿那个算术平均数2块来算吧,要不平方平均数3。7块。然后碰到垄断部门工资算法的时候,他会拿出调和平均数算法,说,你看,大约是1块,都很低么。穷得很,很阳光吧。
    还有一种统计,我看到过照片,也很牛,是个调查问卷,选择是满意和比较满意。然后统计局会说,大约40%的人满意,大约50%的人比较满意。
    书里讲到统计为什么会撒谎,原因之一是被调查的人是撒谎的,比如问你是不是刷牙你不好意思说你不刷。这个正如经济普查浙江地区很多人隐瞒财产一样。还有原因之一是调查的量不够多,分布不够平均等,这些都影响到实际的统计数据,比如最近hz号称gdp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就连我寝室那博士都信以为真,不过我看到那篇文章深处有一行字-不包含流动人口。hz自己宣称流动人口是有400w,常驻600w,gdp价值是无法区分流动人口还是常驻人口的,假设1个人创造了1k的gdp价值,按照hz这个算法,就是(400+600)/600=1。6,也就是文字上动动手脚,人均gdp就被他算到了 1。6k。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是视觉欺骗的案例,这个我看到销售做ppt显示销售量时经常用,其实只是1:2的增长关系,他画了个图,图像长宽都是1:2的话,面积就是1:4,这样你的视觉就会告诉你这两者区别远比1:2大。
    书上讲了许多广告商欺骗的例子,比如“对著名医生的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27%的医生抽的是xx牌子的香烟”。其实这个数据是虚构的,不过放个数字一般人就会感觉到很可信了。
    还有就是上市公司的报表了,恩,都很狡猾,比如书里讲到,如果每天早上99块买来1个东西,100块卖掉,那只有1%的销售收益率,不过1年下来,他赚了 365块,成本只有100。这样他对外宣称很穷,赚的很少,其实通过各种名目的数据转换,隐瞒了很多利润。
    继续往下看,这书就是一堆利用统计数字欺骗民众的案例集合。连载稿太短一下子看完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