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围城》30年阅读印象(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新京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潘采夫:70后读者惊艳的记忆

    读《围城》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并没有看出太多微言大义,像表现知识分子的虚伪了,没看出来,只是读得很开心,感叹它的语言太好了。
    在我的记忆里,《围城》的比喻是一绝,也是让我终生崇拜的,每一页都有绝妙的比喻,什么“两只眼睛分离得要害相思病”、“嗓子眼细得像眼药水瓶口”,体会到比喻的妙处,甚至会在床上打滚。记得当时还准备了小本本,把《围城》里的比喻一一抄录在本上,等到写作文时引用。于是打比喻这个习惯落下了病,至今写文章还乱比喻一番。
    我阅读《围城》,完全在于他语言的快感,在于一群文化人逗闷子抖机灵时的机智,还有方鸿渐泡女孩子时的贫嘴薄舌,带给了我完全不同于语文课本的美好体验,所以一直对《围城》满怀感情,至今一想起就想笑。
    张建敏:80后读者读出不变的时代
    我1986年出生,是《围城》的小读者。第一次读《围城》是上高中时,在图书馆无意中看到这本书觉得语言很幽默就借来读了。上大学的时候又读过两遍。特别喜欢抗战前的那段,因为之后的婚姻问题是我所没有经历过的。
    围城故事都快过去七八十年了,方鸿渐变了个身法仍旧是方鸿渐,大小姐们换了身衣装仍旧是大小姐,名利场换了个门楣仍是名利场。死命钻围城的人依旧,而围城里的人却再也没出去的念头了。留洋博士水平高,银行职员待遇好,这话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问问,都会点点头。
    这么想一下,这时代还真是一点没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