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推动外交话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

http://www.newdu.com 2020-05-2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杨明星 张琰 参加讨论

    外交话语具有鲜明的跨学科属性,主要涉及外国语言文学、国际关系学和国际传播学等多个学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政府和国际学术界十分重视外交话语体系的研究和建设。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大论断,并把学科体系置于三大体系之首。这说明学科体系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意义重大,应将其作为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的基础和前提来发展。为提升中国的大国外交话语权和国际形象,应加快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充分认识外交话语的学科价值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外交的伟大实践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理念,为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学科创建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和现实支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大国关系”和“正确义利观”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关键词和核心话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认同。
    新时代外交话语学科建设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现阶段我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的专题研究还处在初创阶段,不能有效对接国家现实需求。消除西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推行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急需大量会讲中国外交故事的专门人才。新时代外交话语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应紧紧围绕大国外交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理论导向、实践导向,实现从单纯理论对理论、实践对实践的研究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转变。为加快推动外交话语学科创建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应将外交话语的学科论证和建设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尽快将其确立为独立学科来发展,大胆探索外交话语的学科群构建。要重点研究外交话语的历史起源、本质特征、理论内涵、发展规律、政策规划、生成机制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外交话语学”学科构建可以由目前正在探索的三个分支学科“外交语言学”“外交翻译学”和“外交传播学”,向“外交文学”“外交叙事学”“外交修辞”“外交美学”等特色方向延伸和拓展。外交话语学科发展应积极服务和对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和全球治理话语体系建设,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塑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和话语秩序。
    加快推动外交话语学科实践创新
    要依托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和发展机遇,大胆推进外交话语学科构建的实践创新。
    一是要重视外交话语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双一流”建设需要,应加快推动全国外语院系的转型发展,推动外语学科与国际关系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外交话语列为特色新兴前沿交叉学科;要加强政校合作,推动政府外事部门与高等学校合作共建外交话语权科研平台、高端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要创建多语种、多模态外交话语平行语料库与术语库,为外交话语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工作和团队建设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二是要重视外交话语学科创新研究和学术交流合作。要与政府外事部门和世界一流学术机构联合举办全国性、国际性外交话语学术研讨会,专题研讨和跨学科论证外交话语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三是要重视外交话语学科创新团队建设。团队可下设外交话语构建、外交话语翻译、外交话语传播以及外交语料库和数据库建设等几个特色子团队。要创建省级、国家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团队”。孙玉玺、张维为等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家学者,均认为外交话语系一门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特色鲜明、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创新发展外交话语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随着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不少一流大学把既谙熟外语,又具备国际关系和区域国别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列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评价指标。
    在外交话语学科框架统领下加快构建、创新发展外交话语权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应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大教改项目,启动外交话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研究。二是跨学科培养“讲好中国外交故事”的特殊人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是涵盖话语构建、话语翻译和话语传播“三位一体”的系统性工程。与之相对应,讲外交故事的人才一般也需要分别或者同时经过话语构建(中文表达)、话语翻译(外语表达)和话语传播(跨文化推介)三个方面的培养。四是一体化构建外交话语人才培养体系。要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国际关系学、新闻传播学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外交话语领域构建多语种、多国别的本硕博、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使之成为推动一流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应在外交话语学科发展框架下,大胆尝试,创新实践,为外语类、国际关系类、国际传播类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设置外交话语方面的招生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五是加强与外宣和外事部门的协同创新和联合培养,定期举办讲好中国外交故事特殊人才培训班。
    着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大国形象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大国形象,应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话语政策的深入研究和战略规划,明确和厘清“外交传播”“外交形象”“外交叙事”和“外交话语权”的本质属性和特殊发展规律;要在坚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统领下,构建以我为主、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善于用世界通用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二是加强外交话语实践创新,进一步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同度,推动制度性和法治性话语权建设。张维为指出,应对西方国家的话语挑战,解决“挨骂”的问题,中国急需推动原创性中国话语研究,应致力于打出学术、大众、国际“三种话语”的组合拳。三是跨学科、多部门协作,合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要立足中国外交话语构建、翻译和传播的现状和实际,采用外交学、国际关系学、传播学、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计算语言学、翻译学和修辞学等跨学科视角,整体性、全方位、多维度研究和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构建和话语体系建设。四是精准施策,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分众化构建、分众化翻译和分众化传播,特别是外交故事的分众化讲述和外交形象的分众化塑造。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17ZDA318)、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2020-CXTD-01)、河南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创新研究”(2017SJGLX01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