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文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马积高. 略论赋与诗的关系. 社会科学战线,1992,(1). [3] 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1962. [4] 曹虹. 从“古诗之流”说看两汉之际赋学的渐变及其文化意义. 文学评论,1991,(4). [5] 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6] 凌廷堪. 校礼堂文集. 清嘉庆十八年刻本. [7] 程廷祚. 青溪集//丛书集成续编: 第 129 册.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8] 陈元龙. 历代赋汇: 第 1 册. 南京: 凤凰出版社,2004. [9] 胡应麟. 诗薮.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0] 陈山毓. 陈靖质居士文集. 明天启刻本. [11] 徐士芬. 漱芳阁集. 清咸丰二年刻本. [12] 刘熙载. 艺概.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3] 钱澄之. 田间文集. 康熙刻本. [14] 徐世溥. 榆墩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集部第 211 册. 济南: 齐鲁书社,1997. [15] 朱鹤龄. 愚庵小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1319 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8. [16] 钱陈群. 香树斋诗文集. 乾隆刻本. [17] 唐秉钧. 文房肆考图说. 乾隆刻本. [18] 孙濩孙. 华国编赋选. 清雍正十一年刻本. [19] 何新文,佘斯大,踪凡. 见星庐赋话校正.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0] 路德. 柽华馆文集. 光绪七年解梁刻本. [21] 祝尧. 古赋辩体//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1366 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8. [22] 汪继培,彭铎. 潜夫论笺校正. 北京: 中华书局,1985. [23]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 上. 北京: 中华书局,1980. [24] 朱熹. 诗集传//四部丛刊三编: 经部 (3). 上海: 上海书店,1985. [25] 徐炬. 新镌古今事物原始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子部第 224 册. 济南: 齐鲁书社,1997. [26] 张谦宜. 絸斋论文//王水照. 历代文话: 第 4 册.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7] 刘师培. 论文杂记.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8] 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舆. 清读画斋丛书本. [29] 姚鼐. 古文辞类纂.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0] 叶瑛. 文史通义校注: 上册. 北京: 中华书局,1985. [31] 叶瑛. 文史通义校注: 下册. 北京: 中华书局,1985. [32] 欧阳询. 艺文类聚: 上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3] 袁桷. 清容居士集//四部丛刊初编: 集部 (232). 上海: 上海书店,1989. [34]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 罗根泽校点.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5] 方以智. 余小庐赋序//仲并. 浮山集. 康熙此藏轩刻本。 [36] 赵维烈. 历代赋钞. 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37] 浦铣. 复小斋赋话//踪凡,郭英德. 历代赋学文献辑刊: 第 188 辑.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 [38] 余丙照. 赋学指南. 道光七年刻本. [39] 毛奇龄. 西河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1320 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8. [40] 陈际泰. 已吾集. 顺治李来泰刻本. [41] 潘遵祁. 唐律赋钞. 光绪十一年三松堂刊本. [42] 罗汝怀. 绿漪草堂集. 光绪九年罗式常刻本. [43] 张惠言. 七十家赋钞序目//七十家赋钞. 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刊本. [44] 桑调元. 弢甫集. 乾隆刻本. [45] 鲍桂星.《赋则》凡例//踪凡. 历代赋学文献辑刊: 第 69 辑.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