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了大批鼓舞人心的抗疫口号。最早在网上流传也是民间最早的一批抗疫口号,并不是来自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和湖北地区,而是来自紧临疫区的河南农村。这些农民自发创作的抗疫口号简单明快、通俗易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口罩还是呼吸机,你老看着二选一”“只要还有一根葱,不往菜市场里冲”等。 网上一开始把这些土里土气的口号当笑谈,多少还带点调侃,随着疫情的严重,我们才越来越认识到,这些农村的抗疫口号真实反映了抗疫态势的严峻性,抗疫斗争的危险性,讲的是眼前每一个人生死攸关的大事。调侃这些口号,就是调侃自己的生命。 这些抗疫口号看似农民自发,其实是农民们对国家防疫一级响应的认识与支持。这么短时间里,就能快速在广大农村和农民中间形成共识和力量,看得出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有力以及政府组织动员的实力。大灾大难面前,有党的坚强领导,任何危机都能化解,任何困难都能战胜。 这些口号,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生命、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自觉和智慧。紧邻疫区,危险随时降临,自然笼罩着恐惧、悲伤的氛围。老百姓也必须自己组织起来,各显神通,用最有效最实用的方法抗击疫情,积极应对严峻局面。这场疫情阻击战,是一场特殊的战争,不能和病毒面对面打遭遇战,不能以勇取胜,更不能用传统方法取胜,只能居家坚守,隔离病毒。所有的人情世故都暂时中断,彻底切断病魔的传染途径,就是打赢战争的最好战法,这就是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 这些抗疫口号苦口婆心,却也反映了老百姓面对艰难的乐观从容心态。我们的民族,就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是任何时候都有战胜困难意志和信心的人民。这种精气神贯穿在创造自己美好新生活的历史进程中,也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充分表现出来。有了这股乐观向上的精气神,就能疗治创伤,休养生息,重新迸发出创造生活的力量。 这些抗疫口号可能不那么全面,不那么规范,不那么科学,却格外生动到位。后来国家有关部门提炼出来的口号和顺口溜、打油诗更全面规范科学,但总觉得缺少了前期农民抗疫口号那种精气神。 不久前,读到一篇文章,说日本援助中国的抗疫物资火了一首唐诗,因为这些物资包装上都印有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应该感谢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情义,也应该欣赏日本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不过,有些人拿这事与中国农村的抗疫口号比较,得出日本人民有文化,中国人民没有文化的观点,就不能让人同意了。说人家有文化,无非就是人家高雅,说我们没文化,就是说我们粗俗,以此分出高下。危难危急时刻,社会需要如农民抗疫口号这种明快通俗有效管用的文化,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分出高低雅俗。只能说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同样有文化。两国人民的文化同样美好伟大。 对文学而言,人民群众在严酷现实斗争中创造的文化,正是我们文学创作创新的源泉。没有这种文化,也就没有文人的文学和作品。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那些留芳千古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等,都是从浴血奋战铁马金戈的严酷战争中提炼创作的。今天的作家,自觉是为人民而写作,更不能放弃或忽视人民的文化。实用的抗疫口号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含量,透露着一座丰厚的文学富矿。 如今诗人们的“抗疫诗”应该也写得不少,但读来读去,都没有写过这些民间的抗疫口号。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这些抗疫口号是为老百姓的生死而写,而一部分诗人现在还只知道为自己而写。这一点,不服不行。当然,也许好诗好作品还在后头。 写完最后一句话时,就读到了几首来自武汉抗疫第一线护士诗人的诗。诗人心身疲惫从病房走出,写下这些诗句。现在我们任何评论都是无力的。我们只能说,好诗诞生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