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专家研讨叶秀山遗著《哲学的希望》

http://www.newdu.com 2019-05-30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西方哲学优势学科主办的“叶秀山先生遗著《哲学的希望》出版研讨会”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哲学的希望》一书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叶秀山人生最后五年的思路历程。全书以问题视角为导向,“以史带论”地解读了西方和中国哲学传统中的关键节点和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跨越时空地开启了中西哲学传统在学理层面上的沟通和对话。书中也寄望中国哲学以自觉的融会贯通和批判精神,吸收众家之长,创造性地发扬自己的传统,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哲学之林。
    围绕叶秀山的哲学理念和哲学贡献,与会专家对叶秀山提出的“纯粹哲学”理念进行了阐发和理解,也对叶秀山“以历史的视角来切入哲学”“让哲学讲中国话”“哲学思想之‘通’”给予了高度赞誉。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结合自己与叶秀山先生的交往,追记了叶秀山高尚的品格、严谨求实的学风和不断开拓进取的治学精神。与会专家表示,叶秀山作为一名哲学家,拥有敏锐的眼光、广阔的学识和超凡的智慧,80岁高龄仍保持哲学家的好奇心,在思想上不断创新。也因其深植内心的家国情怀,晚年转向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真正体现了纯粹、超然、“我乐故我在”、“保持就是创造”的崇高精神追求。
    关于哲学的希望,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若要真正做到“无问西东”,仍需努力。国内哲学研究因为分工过细,造成了研究领域过分精细化和狭窄化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界同仁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自身不足,同时向叶秀山学习,以“融会贯通”这一目标来研究中西哲学传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