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后感 >

《长河》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http://www.newdu.com 2019-04-1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我喜欢买书,在网上买,乱七八糟的买。
    工科的、文学的、历史的、玄学的,看对眼了,统统收入囊中。
    等到货的时候,分个三六九等,分别收纳。
    而关于文学方面的书,能够留在我书桌上的,除了简介,只剩书名和封面。
    有品位的书名和封面设计也会有与之相配的内涵。
    至于某某推荐的几百本必读的书之类的,对于我,少了一些选择的乐趣,也会消磨掉读书的欲望,毕竟所谓推荐水分还是非常足的,所以选书,喜欢就好。
    买过很多书,也读过很多书,一直没有做任何记录,挺可惜的,所以从今年起,决定将读过的书都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好的、不好的,都歇一歇,从《长河》开始。
    我还记得初次相遇,在新买的一堆新书里面,一眼就相中了她!她简洁又质朴,手感十足,迩时方知原来人与书也会有一见钟情的时候。
    遂决定,新年伊始,从她开始读起。
    初识佳人,一篇自序,一篇他序,加上题记,让我分不清这本书是小说还是杂记了。
    直到终了,方知是小说,又似一部完整小说的一个篇章。
    让我十分困惑。
    此书成书时间是1934年,使用的时间背景也是此时,加上书上有一段对其间时局的描述被“被中央宣传部删去一大段”代替,使我更加好奇,这本书原本的模样!
    一番探索,来龙去脉隐隐呈现。
    黄永玉在沈从文去世后曾经非常感慨地谈到《长河》:“写《长河》的时候,从文表叔是四十岁上下年纪吧!为什么浅尝辄止了呢?它该是《战争与和平》那么厚的一部东西的啊!照湘西人本份的看法,这是一本最像湘西人的书,可惜太短。
    ”
    《长河》一书,原书构想大约30万字左右,现存世的是上篇。
    整本书原本是要表现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朴质、勤俭、和平、正直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
    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原书着重想呈现的是在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
    作者本人希望他的的读者应是有理性的,应对中国社会的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了解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
    如果真能按照这个思路成书,该是一本怎样出彩的巨作呢?可惜被拦腰斩断,全书只剩“朴质、勤俭、和平、正直的农民们日常琐碎的生活和尚未扭曲的人性的温暖”。
    这人性的温暖使这本不完整的书熠熠生辉,值得一读。
    我很喜欢橘子园主人家的小女儿,夭夭,她的属性很称那句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不过她应该是“橘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她的夭夭,来自她的幼小,而非炫美之意了。
    我很喜欢老水手,历尽沧桑,中年发迹,随后散妻散子,出逃外乡,终其一生,依旧潦倒,年老归故里,守祠堂,了残生。
    却也能欣然接受,及时行乐,并时时发挥余热。
    我也很喜欢沅水旁的橘子园。
    采收季节,忙到“采橘夕阳下,乘月晚回归”,感受“清风徐徐吹,漫漫香甜路”,沅水的美,怎少得了丰收时节的橘子园呢?
    我喜欢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人和景。
    人与人之间俏皮、幽默的对白,景与景之间自然的堆砌,每一处都结合的刚刚好,这是一本能够媲美电影的书。
    真实、细腻、美感十足!值得一读再读!
    
    《长河》读后感(二)
    《长河》是沈从文先生的最后一篇小说,然而连半部也未完成。
    此后他埋首研究文物,再未动笔进行文学创作。
    这也是沈先生第一部以现实为背景的小说,作者带着深沉的痛切描写了一九三六年秋,中国社会变动辐射到湘西这一偏僻之地之时对变动着的历史的悲哀。
    沈先生在《〈边城〉题记》中预言般说:“我并不即此而止,还预备给他们一种对照的机会,将在另外一个作品里,来提到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朴质,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
    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
    ”而他也的确做到了,长河中对反动当权者的辛辣讽刺、对古老湘西历史走向的推测与担忧、和残存的朴素与质朴都彰显了沈先生对故土的人文关怀。
    这部作品勾勒的湘西仍然是淳朴的,这个小地方的朴素的欢乐仍有着田园牧歌式的情趣。
    以老水手为代表的山乡人热情、勤劳、善良、质朴同时又对现代性的入侵抱有敏锐的警惕。
    老水手知识不足却热切关注时事发展,捕风捉影、疑神疑鬼,杞人忧天,但不可忽视的是他看似滑稽的推断往往暗合事物的本质。
    他承袭了湘西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德,更从多年的坎坷苦旅中总结出了一套大智若愚的处世哲学。
    而以滕长顺和商会会长为代表乡镇有产者更像是现实逼压下产生的矛盾体。
    他们白手起家生活美满,得人信服地位优越,然而在反动统治之下,他们被迫忍受“官爷”、“副爷”长期的欺诈盘剥和欺压叱骂,却只得见机行事,忍辱苟全以求片刻安宁。
    他们仍然保持着纯良本性,然而因为现实的不纯净,他们已不自觉地变得妥协而消极。
    至于自恃见过世面的地方特权势力,不过都是些色厉内荏的草包。
    他们披上文明的外衣去做庸俗、龌龊、肤浅的勾当。
    保安队长本欲谋私利,他装得趾高气扬却屡屡心虚,胆怯无能。
    他们是邪恶势力的走狗更是其牺牲者。
    人性原有的淳朴被功利浮华侵蚀时,悲剧便难以避免。
    我最喜欢的还是长顺、夭夭一家,他们守着小小地方的朴素的欢乐,在仪式、风俗中,坚守着一份与久远历史关联,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生命的庄严。
    只是读着,心里便会舒畅,便会有抑不住的喜悦。
    夭夭跟《边城》里的翠翠一样都是灵魂纯净透明的自然之子,她们灵秀温驯、天真聪慧,柔顺狡黠,惹人怜爱。
    相比翠翠的朦胧不知世事,夭夭更多些置身漩涡却却敢于藐视强权的大气从容和天真的无畏。
    但是从书中情节发展及新生活即将到来的暗示和保安队长对夭夭的歹心,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夭夭的悲剧结局。
    翠翠的悲剧可归咎于不遂人愿的命运,而夭夭的悲剧则只能归罪于动荡社会、人事变迁对美和人性的无情摧毁。
    这个小地方的安宁静谧,其实正处在大灾难的包围中。
    除接连不断的地方动乱外,还有即将爆发的抗日战争在不断进逼,前途遥暗不可测但我能想到的只有长河中的一段话:滩水在静夜里很响。
    更远处大山,有一片野烧,延展移动,忽明忽灭。
    老水手站在祠堂阶砌上,自言自语地说﹕“好风水,龙脉走了!要来的你尽管来,我姓滕的什么都不怕!” 情太深,义太重,湘西民族的感情热切奔放,那一往而深的势头正如长河,赤诚奔淌,不问前路,无路回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