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人为什么活着读书笔记4000字

http://www.newdu.com 2019-03-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要活得精彩!活的有意义!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多少人即便到了不惑之年仍然没有参透其中的道理。稻盛和夫用他对人生的思考给了我很大的警醒。通过阅读稻盛和夫的《人为什么活着》我收获了很多对于人生、生命的看法。
    一、尊重他人,存在即有价值
    每个人,每个事物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去否定他们,因为它们和我们一样是存在于世上的个体。
    我们要秉承一颗利他之心而活,就像稻盛和夫说的“除了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存共荣之外,人类没有更好的路可走”。我们必须去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拥有一颗善良和慈爱的心,这样人类社会才会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每一个地球上的存在才能展现出它们的价值。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只要是国泰民安的和平盛世,人们之间必定是互帮互助,社会必定是和谐稳定,反之那些动乱年代便是从上到下尔虞我诈欺骗阿谀盛行的时期。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更需要呼唤这种道德层面的回归,稻盛和夫经营之道可以给我们很大的指导与帮助。
    汶川地震,众多的同胞在这场空前的灾难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是在地震发生时中国人心中的那种团结,那种关爱,那种奉献却毫无保留的迸发了出来,天灾无情人有情,中国人只要团结,只要互帮互助,互相关爱,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人生真正的价值就是不断的奋斗,互帮互助,就是要走到哪里都要修炼自己,帮助别人(修己冶人)。尊重他人,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二、人生的目的
    人活着有着很多的“欲望”,人要生存,要发展就少不了物质的基础,为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去奋斗去拼搏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物质只是帮助自己生存,帮助自己提升心智的条件罢了,我们要追求的是心灵的升华。
    现代社会,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许多人背离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等等这些都体现的不是尊重、不是关爱、不是和谐,而是为了经济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的身体健康,为了自己对于财富的追求不惜损害他人。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这是一个在市场经济发展下中国没有适当调整加快精神文明建设而出现的公众道德缺失的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社会很难健康发展,我们不想看到社会的财富中布满了鲜血与压榨、欺骗与损害!
    稻盛和夫的经营之道或许可以给众多的企业以警醒与帮助。2家世界500强公司的成立与发展,不是靠的投机与欺骗,而是真正的“敬天爱人”,达到顿悟的稻盛和夫也给那些在艰难中踽踽独行的企业以指导,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人生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磨练“心智”,成就精神上高尚的自我。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说过“吾等定此血盟不为私利私欲,但求团结一致,为社会、为世人成就事业。特此聚合诸位同志,血印为誓”。这体现的便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本源的动机比单纯的追求个人财富地位给人的动机要大的多,高尚的多,起到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人生的目的在于磨练心智,在于在奉献中体验快乐,体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融洽与幸福,体会社会安定,人人互助的社会文化。
    人生,就是修炼的道场!正如稻盛和夫所说:“这个世界是为了净化人的‘心灵’而设的修炼场,通过修行提升人性,创造更完美的人格,也是人生的目的”。
    三、抛却烦恼,知足常乐
    佛教中的许多说法,对于融洽社会关系,提高自身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根据佛教的说法,烦恼是罪恶的根源,所谓的六大烦恼是:贪、嗔、痴、慢、疑、见。其中贪、嗔、痴被称为“三毒”。贪,即想将一切据为己有的贪念;嗔,是指因个人内在的骄慢肤浅而容易引发愤怒的言行;痴,指在无常的世界中妄想永恒不变,当事实与期望有出入时就显露痴愚,发出不满。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幸福,有意义,确实应该抛却烦恼,知足常乐。
    现代的中国社会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浮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的极大虚假繁荣,泡沫化和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来的精神文化的多元化与不正当的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背离了最本质的那种纯朴,变得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不满足,越来越唯利是图自私自利。从某一层面上来说,这个社会需要佛教中的许多思想来修养和净化。
    最近发生的一连串事件,“李启铭肇事案”、“药家鑫杀人案”,作案率越来越高的“银行、自助取款机抢劫案”,这些事件的发生如果是单独某一起可能是偶然的,但是接连发生的这些事件,那就很能反映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激情杀人”?“我爸是李刚”?这是一个文明社会,一个和谐社会应该出现的事情吗,难道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的浮躁,这么的不需要解释,这么“激情”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人类文明的发展该何去何从呢?“就人的本质而言,自由很重要,但是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的自由,同时也是让人作恶的理由,人类往往为了争取自己的自由而带给别人不自由”。 我们应该忘记烦恼,净化心灵,当烦恼的事件发生以后,静下心来分析一下事情发生的经过,有时候要先从自身方面来找找原因,切不可盲目决策。
    知足常乐不是不奋斗,而是要让奋斗成为一种修炼自身的过程,而不是盲目追求目标而忘记了体味奋斗的过程,甚至把奋斗的过程当成了痛苦的煎熬。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有关心自己的家人,我们有安全的生活环境,这些其实都是值得我们去感激去体会的,但是有的人没有感恩之心,他们不知道满足,整天生活在勾心斗角,争名逐利当中,迷失了自我。
    
    稻盛和夫书中提到“ ‘烦恼’是造物主初始之时赐予人类的智慧,为的是让拥有肉体的人类能够自我防卫。只是有些人擅自滥用了这种智慧,并利用造物主给予的自由来做坏事”。所以我们要善于在奋斗以后静下心来品尝奋斗过程的幸福与满足。
    四、磨练提升自己,逆境成才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现代青少年由于是在生活比较宽裕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平时缺少意志的磨练,养成了特立独行,怕吃苦,没有坚持与忍耐力的坏习惯,而且贪念重,与人相处的能力差,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学会磨练提升心智,不断尝试不断挑战自我,在失败与挫折中不断成长,不断总结,不断提升。
    “在惊涛骇浪的人生中,无论好的抑或坏的境遇,都是造物主赐给我们的考验,幸运的际遇与不幸的灾难在本质上同样都是考验。一个人如何面对这样的考验,将进一步决定他未来的人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许多人经受不了人生的考验,就是想平平庸庸的过完一生,这是对自己不负责,对社会不负责的表现,人生需要去磨练,需要去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在失败之中汲取经验,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的在加强自身的同时奉献社会,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
    所以,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纠正自己的价值观。不断地学习实践,提升自我,不怕失败,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历过奋斗的艰辛,才会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五、信仰与人
    稻盛和夫有佛教的信仰,追求美丽的灵魂,追求心灵和心智的磨练,认为人死亡后精神依然存在。我们虽然不应该赞同唯心主义的学说但是我们确实应该寻找一下自己的信仰,寻找一个作为自己人生支柱的精神依靠。这是我们这些唯物主义人应该做的。
    我们什么都不相信,就相信自己。那是什么结果,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那固然伟大,但是相信自己能做坏的事情呢?那不成了犯罪了吗?现在中国人很多都是因为缺乏某种坚定的信念,人生没有事什么目标与方向,再加上外界的诱惑进而陷入了犯罪的深渊。西方国家信仰基督教,他们有自己明确的教义,明确的应该遵守的法则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他们要用今生的努力,今生的奋斗去“赎罪”,但是中国呢,有信仰佛教的,有信仰道教的,各式各样,但是却无法坚定,少林寺的商业化就可以看出现今社会对名利疯狂追逐的浮躁程度。
    我们不需要信仰上帝,但是我们要有自己的信仰,高尚的信仰,可以拯救灵魂的信仰。我们要去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我们要去做正义的事,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存在于这个社会的价值,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贡献。
    人的心灵需要有一些东西来填补才不会空洞和飘忽,我们要用正直与高尚修炼自己的灵魂与心智,乐观的看待生命,看待生活,用高尚的品行去引导人,感动人,一起营造和谐的社会。
    六、总结:“敬天爱人”
    “敬天爱人”是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也是他一生遵循的原则。“敬天爱人”,就是常以光明正大、谦虚的心态对待工作;拥有一颗崇尚自然、热爱人类、热爱工作、热爱公司、热爱祖国之心。
    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应该用“敬天爱人”的思想修养自己,作为企业不仅只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还要履行社会责任,要让每一个员工生活的快乐,要让社会因为企业的发展而增加财富,增进文明;作为个人,应该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提升自己的修养,用高尚的精神去指导自己的行为,用爱与责任帮助他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作为的人,一个真正生活充实、有意义的人!
    以上就是我通过阅读稻盛和夫《人为什么活着》一书的感受与想法。通过阅读经营之圣的书,使自己在精神上受到了洗礼,对生活,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看法,懂得了“敬天爱人”,懂得了怎样让人生充实,让人生活的精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