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认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需要一大批外语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具有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同时也需要强化对我国高校非外语专业人才的外语教育和跨文化理解教育。而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部署和具体实施内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和扩展都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提供了重要机遇,也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的高校外语教育必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担当起新的历史责任,贡献出新的智慧和力量。 明确高校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 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高校外语教育,首先要敢于旗帜鲜明地将培养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作为高校外语教育的首要目标。 笔者认为,传统的外语教育曾经在较长时间都存在着两种偏差:一是过分着力于讲授外国文化的精华部分,而忽视在对比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二是过于强调训练语言能力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而这已经引发了人们对外语教育的本位价值的探讨和担忧。 不过,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外语教师和外语专业学生对于外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了解在迅速加深。与此同时,也逐步自发地形成了对西方文化认知的辩证思维和批判精神。越是接受过高水平外语教育的高校学生,往往越能够辩证地认识到世界各国人民为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的贡献,越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及其时代价值和意义,也越能够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中的营养和正能量并剔除和摒弃其糟粕。这种变化和进步令人可喜,也格外值得珍惜和呵护。因此,在新时代,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必须响应党的号召,顺应广大师生的思想潮流,将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和勤于思辨、善于扬弃的人文素养作为高校外语教育的首要目标。 培养青年人的国际使命感和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寄语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年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和力量。高校外语教育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以语言文学牵线,以文化认同为桥梁,为青年人搭建各种交流平台,大力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青年的交流。通过不同国家之间互派交流、科研合作、搭建学术平台、联合培养等方式,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带动其他国家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从而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增进青年人对各国文化的深入理解。 为此,高校外语教育要发挥自身优势,面向所有青年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帮助青年学生理性认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引导青年学生共同关注人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升学生开放、平等、尊重、包容的国际视野,培育青年人应有的国际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高校外语教育还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求为引领,鼓励外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工作,在国际组织中锻炼成长,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更好地引领世界青年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打造“外语+”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应该看到,当今世界出现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复杂,无论是国际经济、国际关系等社会科学领域还是自然科学领域,跨学科研究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为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高校外语教育,也必须在打造“外语+”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外语构筑国际文化交流网络平台,建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国际学术期刊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整合不同行为体之间的知识联盟,建立高端学术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学术共同体,为国家智库建设发挥作用,为国别研究和全球问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共同探讨推动全球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共同解决全人类面临的难题,共同承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责任。 目前,我国除了综合性大学,还有众多以工科、工程、医药、经贸等专业为特色的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较强的大学,都需要与世界发展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提高。所以,除了外语学科,综合性大学的外语教学也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可见,《指南》不仅再次强调了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性,还特别指出了大学外语教学在今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南》同时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课程设置“要注意处理好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关系”。因此,对于外语学科而言,培养“外语+”综合型外语人才十分重要,而对非外语专业学生来说,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就让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插上“外语”和“跨文化”的翅膀,真正成为复合型高端人才,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实施,为高校外语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高校谋划外语教育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站位和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培养既具有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又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语言能力的高端外语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在对非外语专业学生进行通用外语教育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外语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教育,培养既懂科学技术,又能熟练使用外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应有的担当与使命。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