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文献丛考》(黄灵庚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12月版,以下简称《丛考》)是在2014年出版的《楚辞文献丛刊》基础上,对所收著作所作的全面系统评述,全书约180万字。《楚辞文献丛刊》是一部辑录齐全、版本精良的大型《楚辞》文献丛书,成为研究《楚辞》和中国文学的必备工具书。而《丛考》既是从文献学角度对每部入选著作所作的介绍,也包含了对这些著作的相关考证评判,是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它的出版,在我看来更值得关注。 在此以前,学者对历代《楚辞》文献的介绍、评述,已有著作数种,如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崔富章《续楚辞书目五种》《楚辞书录解题》等,这些著作往往根据注家时代先后或者依靠著作性质编次。而《丛考》则以注家承传、版本因袭为次序,将历代《楚辞》著作从文献传承的角度分为“《章句》系列”“《补注》系列”“《文选》系列”“白文系列”“《集注》系列”“宋元系列”“明清以后系列”七大系列,在每一系列之前,各有一篇综论,对该系列文献的传承关系做总体论述。就其中的每一部著作原文及注释进行全面比勘、分析,且深入到了各个注本、版本的具体内容,列举大量事例,加以归述,考镜源流。 《丛考》以为,这七大文献系列中,“《章句》系列”最为重要,是《楚辞》文献的基础之基础。因为现存《楚辞》文献,以王逸《章句》为最早,探究《楚辞》文献的渊源离不开它。经反复比较研究,在30余种现有的刻本中,精选了明正德以来11个重要的明清刻本,加以逐本、逐字、逐篇对勘,指出其虽出同一祖本,而各有所不同。 《丛考》列举大量事例,以说明其各本间异同,并清理其先后因袭的轨迹,用力甚勤,光是对勘这11个本子,就列出了1200多条异文,并逐条加以分析、辨正,而后断其优劣是非,使结论立于充足的材料基础上。其所花费精力、时间,非常人所可想象。其他六个系列的考证也是如此。由此体现出《楚辞》文献承传的内部轨迹,这在《楚辞》文献研究史上实属首创,使人耳目一新。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对《楚辞》文献传承关系的最好梳理,可谓功莫大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