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海飞《菊花刀》:有意无意皆情意

http://www.newdu.com 2018-12-19 文学报 钱雨婷 参加讨论

    
    读海飞的《菊花刀》常常会有这样的错觉:它明明有着小说的皮相,却从骨子里流露出个人散文集的气质。
    一方面,当作家开始讲述小说故事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便进入了作家创设的一个局中,由于作家本人对叙述手法的熟稔,我们便能在那些已有意为之的情节与桥段中看到更具戏剧性的线索人物或物件,于是我们的幻觉便被轻易地愉悦了;但另一方面要是从人性出发的话,读者更偏爱真实(即使技巧常常优胜真实取得上述的胜利),因此我们会在海飞的文章中嗅到了散文的气息,嗅到了那些无意间负载于文字上的代表着作家真气质和真性情的气息。海飞的有意在技法,无意在真实,而两者之所以都非常打动人,则归结于作家想通过故事传达的人世间的情意。
    以第一篇《鸦片》为例,讲述的是一位堪称情场高手的都市男人在一次“一夜情”后,彻底沦陷于被他命名为“鸦片”的那个陌生女人,但命运对其的玩弄也开始了,男人再也遇不到那个女人,最后他逃离了都市,把心安定在了小城。在故事情节的起伏中,我们能轻易地辨认出作家的有意安排:男人明明与那个女人在茶楼上见面,他却没来由地跟女人科普起有关鸦片的内容,而“鸦片”也成了后续一切情节发展的出发点。实际上,男人和这个女人的接触时间,同他之前接触过的所有女人一样的短暂,不曾想她竟然在他坚硬的心上擦出了火花,男人开始疯狂地寻找那个在下雨的清晨撑伞离去的女人,而作家便把这像鸦片一样的女人投入了都市这广大的烟嘴壶中,让“毒瘾发作”的男人只能闻其香,不得其物。
    这本是作家编织出的小故事,结果作家自己竟然也陷入其中。作家无意识地以“我”的口吻出现,近距离地接触这两位在都市这个笼子里互相试探的男女。因为有了“我”的出现,很多有意为之的情节也莫名增添了几分真实。看着男人对待感情的态度经历不同的阶段,从一开始的玩弄、随意到后来幼稚又可贵的专情,“我”和我们是不是都深有体会?我们以为心中关于情感的弦已经紧绷了,就像太阳东升西落那样板上钉钉,但是看着文章的时候才发现,那根弦被悄悄调松了。或许这才是作家的本意,《鸦片》的出现不是为了让读者知道一个故事可以多么离奇,也不是为了让人相信故事的真实性有多么高,仅仅让人们通过文字再去找回一些曾经或本就不相信的内容,诸如爱情。
    与其说,我们在生活,不如说我们活在“生活”这个概念中。“一切为了生活”逐步替代了“一切为了自己”,“自己”逐步被“生活”替代,感性的、精神的逐步被理性的、物质的给替代,就这样我们搁浅了开拓独一无二人生的计划。当下与未来皆不可期,海飞便借着《菊花刀》这部书给我们往后方的回忆处一指,让我们在一个个掺杂了有意与无意的他人故事中找到生命里的“刚需”。于是,我们在《化妆课》中找到了已经“倾斜”的日子里的信任,在《菊花刀》里找到了小菊姑娘随意撒在菊花园里的勇敢,在《青花》里找到了博物馆职员子规的淡然……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读到自己,依托这些有意无意地借助故事,我们才好找到在生活背后的情意。
    (《菊花刀》海飞/著,中国言实出版社2018年11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