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张艳梅:山东签约作家创作略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张艳梅 参加讨论


    
    近年来,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的创作,无论在诗歌、小说、散文,还是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创作领域,都称得上队伍整齐,成绩斐然。小说作家王方晨、刘照如、东紫、常芳、艾玛、宗利华、凌可新、闵凡利、柏祥伟、刘克中、杨袭、刘爱玲、郝炜华等;诗人路也、寒烟、韩宗宝、孙方杰、阿华、李林芳、尤克利等;散文作家耿立、王月鹏、简墨、陈原、宋长征、林纾英等;报告文学作家铁流;儿童文学作家莫问天心、李岫青等,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梳理近年来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的文学创作,不难发现,山东青年作家在文化立场和审美追求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中,历史叙事、现实关怀、人性思考、情感伦理以及乡土书写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不断超越自我的努力,在思想性与艺术性双重维度上,获得了值得肯定的整体高度。
    历史叙事不断拓展
    在《山东作家的历史反思》一文中,我曾经提到:“当代山东作家创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鲜明的历史感。无论是以历史理性反思历史,还是以历史情怀反思文化,或是以历史眼光反思现实,都能够透过社会生活及历史演进表象,呈现出作家历史眼光的独特性,历史思考的深刻性以及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年轻的签约作家,对待复杂的近现代中国历史,同样有着祛蔽祛伪的理性立场和严肃笔墨。常芳长篇小说《第五战区》,王方晨长篇小说《老大》和《公敌》等作品,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切入,在历史追踪、呈现和阐释方面,带给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话题。
    《第五战区》是一部反映全民抗战的长篇小说。小说为我们带来了一段历史,一个村庄,两大家族和众多人物。这部小说是常芳长篇小说创作的新突破,视野更宏大,情怀更高远,历史开掘更深入,思考生活更耐心。小说以临沂阻击战为背景,以鹿梅两大家族在波澜起伏的大时代曲折的命运为线索展开叙事,作品塑造了大量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既有宏阔的时代表征,也有精微的人性探索。可以说,《第五战区》不仅开拓了抗战小说的新视野,也是当代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新收获。小说重点在于地主乡绅参与抗战的过程,以及解放后的命运走向,以重新讲述历史的方式,切入历史,反思历史。
    王方晨的反思意识和问题意识也在不断向纵深延展,从长篇小说《老大》的家族史,到长篇小说《公敌》的乡村史,其文学叙事在思想追求上,逐渐跳出了已有的乡村叙事窠臼,以更大胆的刀锋,解剖乡土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本质。《公敌》可以看成是一部当代中国的政治寓言。以佟家庄半个多世纪的风起云涌作为观察场域,以佟家兄弟和韩佃义的人生起伏为基本线索,以塔镇——佟家庄——老人宅为三个叙事支点,全面展开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动荡。小说整体基调凝重阴郁,乡村与城镇、贫穷与富有、腐败与奢侈、暴力与血腥、歧视与自卑、反省与救赎、死亡与绝望,紧紧缠绕在一起,冷酷地揭示出乡村发展和堕落的过程。这一历史进程,对于当代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无疑是我们解读这部长篇小说的关键。
    刘照如《安那里》讲述的是1970年的往事。安那里村盛行麻盖游戏,游戏起源大约和麻盖有关,至于二者的关系,没有人说得清楚。小孩子们赌的是一个鸡蛋,或者一个玩具,大人们赌的是一只羊,一种尊严,或是整个村子的未来。摸牛尾巴、薅头发、扇耳光、贴大字报、摸女人屁股、调整龙尾方向,看起来都是游戏,又有着说不出来的荒诞。上世纪70年代初,红卫兵麻盖,骑着借来的自行车,穿着人造棉衬衣,戴着碟子大的毛主席像章,成为安那里村孩子们的标杆。后来,麻盖不知所终,留下无数传说和一个游戏。那段历史,那些往事,那种生活,在刘照如笔下生动鲜活,端着饭碗“吃穷”,关起门来“好过”,台上批斗,台下生活,絮絮呈现,戳知了皮、杀羊、唱戏,几乎是太平盛世,其中的沉重历史,都隐含在叙事的表面之下。刘照如对于小说艺术可以说烂熟于心,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是自己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理想的实验与收获。
    现实关怀令人感佩
    时代生活对于作家来说,始终是身在其中必须面对,又有一定言说难度的题材领域。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代作家的现实主义立场,往往体现在批判意识和底层关怀上。过于紧密贴近现实的作品,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之间的缝隙很小,那些细节还原出生活,带出了泥沙俱下的激流,却缺少情感沉潜和思想凝练;与现实过于疏离的作品,多少会有逃避的软弱,难免流于自我放逐或自娱自乐。在山东诗人和作家的笔下,我们读到了太多孤独倔强的灵魂,太多忧患深远的冷峻,他们从来没有面对生活漠然回过头去,也从未因为直面时代而放弃艺术上的自我苛求。
    路也是当代中国优秀的诗人之一。她的诗歌,自然书写里充满了童话般的美好和神性的光辉,思想信仰表达中则跳动着坚毅果敢的精神脉搏。如何在内心世界与时代生活之间获得某种平衡,是很困难的事。灵魂探险的孤独、思想历练的执著,是路也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的两个重要支点。生存的障碍不是来自实存层面的困扰,而是折磨,是与现实世界的断裂。长诗《兰花草——谒胡适墓》写到:“雾霾绑架了京城,戒严了华北,一个民族自我折腾到须戴防毒面具,在冒青烟的朦胧国土上,白的变黑,黑的染白,十字路口抢道的车辆,像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山河从来没像如今这样破碎过,再无你喜欢的空山月圆之时。”当然,空山月圆,也是路也的理想,破碎的山河比起个人生活,更让人忧虑和忧伤。
    耿立散文的关键词有自然、家园、现实和历史等。《消湮的圣殿》中思考的是知识者的苦难与宿命。知识者是“有思想要表达的一群,也许是牢骚,也许要骂座,也许是唾沫飞溅义气用事,也许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可能是盛世危言,可能是慷慨义气。他们也有的是脊骨软体,但很多的知识者,特别是古代的那些士人,却可以把书生的议论,变成砍头的血痕斑斑,这些书生把当权者放到了一个煎熬的境地、不义的境地,你们有钢刀有鼎镬,你们有掘好的坑,但我却秉有一种道统在、传统在,坑任由你坑,烧任由你烧,焚任由你焚,一线的血脉自有流转。”从知识者的历史境遇到现实情境,什么力量能够对抗那些掘好的坑,什么力量可以抵御那些焚烧,站在时间的深渊打量历史,作为一个思想者,耿立的目光,最终还是落在眼前的生活。
    王月鹏的散文《一个村庄的消逝》讲述了一段拆迁经历。拆迁,一直是当代热点话题,小说中的虚构,带着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疼痛,多半会聚焦于社会矛盾,放大弱者苦难。王月鹏的叙述平静温和,平静里隐藏着对拆迁的反思、追问和感怀。官民的互不信任,乡邻的结盟与背叛,老人对老屋的眷恋,以及农民的狡黠,贯穿着自审和自省,感人至深也引人深思。愚人节这天,派驻拆迁工作组。接下来就是耐心细致的动员工作,十几天过去,最终以善良、诚意和体恤获得了老人的理解。然后,作者写到:“他们不知道,明天将要面对怎样的岁月,甚至,他们并不确信,度过了今天,是否还有一个叫做‘明天’的日子?”很多村庄在自然荒芜或者人工消逝,“明天,是一个遥远的话题。明天的到来只在一夜之间,容不下一个美好的梦。……关于这个村庄的消逝,我是参与者和亲历者,也是旁观者和见证者。我不知道,我所写下的这些文字将要面临怎样的命运,以及,Y村的人该怎样向后人讲述他们的村庄?”
    人性探究充满理趣
    作家都是人性的冒险者。除了人性世界之外,并不存在一个单独的人的世界。日常性中,很难见到人性的强光和幽暗。大体上平常的东西很容易衍生出活着的惰性,掩盖了人性尖锐的刺,或是粗粝的生活表面。隐喻和象征的楼梯很长,作家们更愿意在半明半暗之间穿行,蒙尘的会镀亮,过于明亮的窗口会暂时熄灭。察觉永恒本质的稍纵即逝,不确定性的细微里,潜藏着善与恶、崇高与卑劣交替浮现的面孔。这就是文学的可能性。
    王方晨小说有着独特的美学追求和鲜明的道德倾向,这在当代中国文坛无疑是非常难得的。说到底,成为一个优秀作家,文学审美自觉是一个重要尺度。《世界的幽微》沿着《大马士革剃刀》前行,继续讲述老实街的故事。在这条街上,发生过,也许还正在发生许许多多家长里短的故事。正是这些来自日常生活,充满烟火气息的柴米油盐故事里,生长着王方晨极简而又丰饶的艺术美感。小说以老实街为背景,以高杰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写出了一个时代天翻地覆的动荡感和恒久不变的稳定感。小说试图表达的沿袭了大马士革剃刀的道德思索。鹅作为老实街的代言人,独自养大来历不明的孩子,坚决拒绝高杰是因为他有老婆,为了保住老实街出卖了自己向高杰妥协,这些底线和牺牲里,有着很斩钉截铁的超越生活的原则,也有着太多拖泥带水的生活本身。幽微来了,谁也躲不掉。这个幽微,才是王方晨写作这篇小说的本意吧。
    宗利华之前的《水瓶座》,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天秤座》是他星座系列小说的第二篇。人生,都是在寻找一种平衡,在理想和现实,欲望和理性之间,找到某种平衡,才能让自己在这个日渐倾斜的世界上好好生活下去。孔先生是一位眼科医生,恪守道德戒律。方乾坤也是眼科医学教授,和孔先生是大学同学,擅长眼角膜移植,喜欢琴棋书画,颇有仙风道骨之气韵。彭飞羽,大学心理学老师,专栏作家,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主要是为公司老总,政府官员服务。小巫,养了个宠物猴子叫丫头,女权主义者,单身,猴子丫头要作为实验对象换上人工角膜。桑那,女诗人,四十多岁,单身,猫一样的女子,四处流浪,周游列国。这是一群成功人士,或者事业有成,或者经济无忧,在各自的世界里,又都要面对各种精神、情感、心理和身体问题。小说以心理咨询和人工角膜医学实验为两台显微镜,放大浓重的时代阴影和商业利益笼罩下,人性的迷惘和心理的错位。所有人都是天秤座,但并不是都能找到那个平衡点。
    凌可新写过很多乡村故事,也写过一些城市题材的小说。他对现实生活向来有着清醒冷峻的审视,无论写实主义,还是隐喻象征,都不乏另辟蹊径入木三分之作。在灰色幽默的嘲讽批判之外,凌可新内心始终有着一片温暖纯净的“雪境”。《马一得老头》中,人和马就像一对兄弟,无话不说,心心相通。这篇小说以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为背景,以马一得老头和小马棒棒的感情交流为主线,既带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问题,也映现出人与马之间更真诚深厚的感情。人格化的写法,使人与马的对应关系得到了延伸和扩展。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多交流和理解的鸿沟,或许在人与人之间,尤有过之。凌可新感叹的大约是如此吧。
    报告文学创作成就突出
    报告文学作家铁流的创作成就突出,引起了广泛关注。他和徐锦庚合著的《中国民办教育调查》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国家记忆》获“五个一工程”奖,是山东省作家创作实力的证明,也是山东省签约作家制度实施成果的集中体现。《国家记忆》属于典型的中国叙事,再现的是革命话语中的中国。作品呈现了小角度与大历史,以一本书的半个多世纪,透视宏大中国;注重小细节与大叙事,作品中不乏生动的细节,再现了历史内部纹理。刘集村是一个缩影,投射出现代民族国家的自我解放之路。面对当代文学叙事中的社会整体性弱化,民族精神淡化,这部作品提醒我们反思,一个民族,究竟怎样才算强大?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两个重要的思考维度,历史感与国家记忆:现代民族国家自救自强之路;现场感与民族精神:民族的共同记忆与个体的生命记忆。家族叙事、村庄叙事与民族国家叙事之间互为镜像,依然应该作为作家们检视历史、关注现实、朝向未来的主要路径之一。
    另外,山东儿童文学创作成就向来为全国所公认,众多作品广获好评。签约的莫问天心和李岫青,都是优秀的青年作家,在儿童文学领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李岫青创作的“贪玩大王李奔奔系列”,充满智慧的幽默、缤纷的想象和直抵心灵的温暖,让小读者在阅读好玩有趣故事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最美好的爱和温暖。莫问天心以诗歌创作为主,她的诗歌文字平和,但感情深厚,字里行间融着温暖的阳光气息和真切的人文关怀,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山东签约作家的创作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乡土情结和家园意识非常突出。这与齐鲁文化传统有一定关联,也与当代山东作家文学创作传统有关。韩宗宝笔下的秋天和果园,阿华的“天地大德,请给万物生长的机会”,表达的是热爱生活的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陈原散文《山野物主》,站在大地之门前,大地的存在,就是永恒的等待。作为一个山野行走者,他始终在用自己的形状测量世界。这个山野里的游走者和沉思者,与山野共同呼吸和存在,平静而又深阔,向着原野深处和灵魂深处漫延融入,而且在山野里,更能感受到灵魂的存在,感受到它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山野的灵魂、乡土的灵魂,我们这些渐渐远离了土地的游子的灵魂,在何处可以安宁地栖息?宋长征借一缕炊烟,表达了他内心深藏的情感:“我一直以为炊烟才是村庄的灵魂,暮色四合,灰暗的天空下炊烟袅袅,像诗人有形的思绪,至于在抒发些什么,只有在村庄生活过的人才能理解。”这种来自泥土、来自生命、来自灵魂深处的细微感触,不仅令人油然而起思乡之情,又能够带给读者对于生活和美的独特理解。
    山东签约作家的文学创作风格多样并存。无论是传统现实主义、牧歌浪漫主义,还是先锋写作,都呈现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昭示着文学鲁军崭新的希望和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