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984年三联书店出版的“现代外国文艺理论研究译丛”第一辑中收入刘象愚、邢培明等翻译的《文学理论》,成为大陆文学研究“向内转”的指南之一。这个译本1986年再版,2005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重新推出,2010年又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韦氏的《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等译)在1988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罗钢等人的新译本201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皇皇巨著《近代文学批评史》(杨岂深、杨自伍译)八卷本也从1987年至2007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陆续出齐。 ②请见拙文《韦勒克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第6期:《韦勒克“文学实践论”辨正》,《中国文学批评》,2016年第3期。 ③René Wellek and Austin Warren,Theory of Literature,New York:Penguin Books,1982,p.268. ④[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05页。 ⑤[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06页。 ⑥[美]韦勒克:《辨异:续〈批评的诸种概念〉》,刘象愚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35页。 ⑦[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余徵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58页。 ⑧陶东风:《文学史哲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8页。 ⑨[阿根廷]博尔赫斯:《卡夫卡及其先驱者》,王永年等译,见《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上),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33页。 ⑩[法]泰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 (11)[法]泰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页。 (12)[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13)[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余徵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58页。 (14)[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余徵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50页。 (15)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99页。 (16)[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余徵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2页。 (17)[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余徵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5页。 (18)[美]哈里·列文:《文学批评何以不是一门精密科学》,张隆溪、刘象愚译,见戴维·洛奇编:《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501页。 (19)[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3卷),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288页。 (20)[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3卷),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22)[德]恩格斯:《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20页。 (23)[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1页。 (24)[英]G·A·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25)[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21页。 (26)[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27)[英]G·A·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42-43页。 (28)[匈牙]和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02页。 (29)关于韦勒克对穆卡洛夫斯基及其弟子“改宗”马克思主义的叙述,请见韦勒克:《辨异:续〈批评的诸种概念〉》,刘象愚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61-268页。 (30)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余徵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