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咆哮了的土地》的文学史地位

http://www.newdu.com 2018-10-10 文艺报 余学玉 参加讨论

    
    
    重读革命作家蒋光慈写于80多年前的代表作《咆哮了的土地》,再一次为作者激越的革命激情、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贴近现实的态度和高明的表现能力所折服。《咆哮了的土地》堪称是“红色经典”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红色经典”作品创作具有开拓意义和示范作用。
    一
    在《咆哮了的土地》之前,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在鲁迅批判国民性思想的影响与带动下,20年代中后期曾经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乡土文学”潮流。代表人物除了鲁迅外,还有台静农、王鲁彦、许杰、许钦文、彭家煌等。他们的作品,真切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到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农村的现实生活, 表现了农村在长期封建统治下形成的闭塞、落后、野蛮和破败, 以及农民们极其悲惨的生活境遇。展示了诸如“水葬”、“冥婚”、村仇械斗、“典妻”、“偷汉”、鬼节超度一类乡土风俗,在理性的批判中,突出表现了远离现代文明的乡村落后愚昧的生存方式和民众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作品的格调大都阴郁、压抑、沉重,色调灰暗、阴冷、惨淡,反映了中国农村令人窒息的生活,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到了蒋光慈笔下,乡间虽然依旧是旧日的乡间,“但是,这乡间又不是旧日的乡间了。”小说一开头就描写了大革命运动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冲击与影响:“革命军……减租——土地革命……打倒土豪劣绅……”在大革命疾风暴雨中,共产党员、矿工张进德和出身地主家庭的革命知识分子李杰相继回到故乡,他们把新思想带给农民,在农村撒下反抗的火种,在沉睡的田野上掀起了一股革命风暴。作品以大革命前后农村社会尖锐剧烈的阶级斗争为背景,首次以长篇小说的形式热情地表现农民的觉醒、再现了农民革命运动的过程,并预示着革命风暴之后的胜利前景。作品最后安排张进德率领农民武装奔向金刚山,寄寓着作家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咆哮了的土地》创作于1930年,当时正是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发展时期。作家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上,贴近现实,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以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中国革命事实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革命必须走井冈山道路!这就在主题思想方面超越了此前的“乡土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后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从叶紫的《丰收》、丁玲的《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贺敬之的《白毛女》、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他们笔下的农民作为主人公,大都摆脱了闰土式的愚昧、麻木、忍耐和悲哀,走上了从苦难到觉醒到反抗的革命道路。可以说,写农民阶级意识的觉醒,正面表现农村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是从蒋光慈开始的。《咆哮了的土地》在题材和主题方面具有开创意义。对以后“红色经典”创作的主题指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而兴起的五四文学革命,其突出的成就之一是“人的发现”与“个性解放”成了文学表现的新主题;农民、劳动者和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中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五四文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现代性诉求。五四一代作家作为知识精英,以先知先觉的姿态担负起向民众进行启蒙的责任。这些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体性充分张扬。他们怀揣着新思想深入社会,深入民众,力图启迪民智,改革社会人生。在这里,知识分子的身份是启蒙者和教育者,民众则是被启蒙和被改造的对象。到了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的角色身份发生了转换。小说着重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农民、矿工出身的革命领导者张进德和出身地主家庭的革命知识分子李杰。从作品中的描写我们不难看出,工人出身的革命者张进德的革命意志显然超过了出身于地主家庭的革命知识分子李杰。张进德是现代小说中最早出现的农民运动中党的基层领导者的形象,他的斗争经历体现了工农革命的壮大和无产阶级对农民运动的领导作用。作家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与命运安排是寓意深刻的。
    李杰出身地主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过着无忧无虑的优越生活,属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果不是爱情婚姻的不幸,这位地主家的少爷很难割断与剥削阶级家庭的联系。他与贫苦农民的女儿兰姑自由恋爱被封建宗法家长强行拆散,从而导致兰姑自尽。这一爱情悲剧使他看清了封建地主家庭的等级制度和吃人本质,因此离家出走,与封建家庭决裂。在大时代的疾风暴雨中,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长为一位坚定的革命者。
    张进德这位农民出身的矿工,一穷二白,无牵无挂,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最基本最可靠的力量。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压迫,在他心灵深处早就埋下了反抗的火种,一旦被革命的风暴点燃,必定要释放出巨大能量。他很快由自发的经济斗争走上自觉的革命道路。在宣传发动农民革命过程中,由于其出身与威望,他不像李杰那样一开始不被信任,而是“青年们知道张进德是一个诚实而精明强干的人,对于他都怀着敬意”。即使在与李杰一起领导农民革命过程中,张进德也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张进德眼里,作为知识分子的李杰只是革命的“帮手”,而不再是革命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了。相反,张进德在李杰的眼里,是非常坚强有力的,尤其是在李杰经受考验的时候,张进德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这种价值尺度以后来红色文学经典的衡量标准,既体现着蒋光慈对中国革命性质的准确把握,同时也昭示着他对中国革命文学的杰出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