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从词汇学的体系性看“语词分立”说(3)

http://www.newdu.com 2018-09-07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 赵越 周荐 参加讨论

    ①体系性和系统性分别由实体单位所构成的体系和系统表现出来。
    ②温端政(2016)在对周荐(2014)的《语词分合问题引发的若干思考》一文商榷时指出,韩敬体(2009)、曾昭聪(2012)两篇文章并未反对“语词分立”,并转引原文进行了相关评述。我们认为,韩文的价值在于,对“语汇学”视角下界定的“语素”提出质疑,这一点不同意见是值得认真考虑的。而曾文的价值在于,从明清俗语辞书“语”“词”兼收的实际情况来看,兼收是事实,毋庸置疑。正如温氏所言,“事实毕竟是最高的权威”。换言之,我们无须纠结于两文的立场是支持或反对“语词分立”,而更应关注两文对“语词分立”视角下的相关问题所提出的质疑或提供的事实。这些不同的意见才会引发我们进行更广泛的事实考察和更深入的理论思考,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③温端政对“语”“词”分合也左右不定,即分而合、合而分。如温端政(2000,2002,2005)系列论述了“语词分立”的观点,而温端政(2010)在《再论语词分立》一文中提出了在“语词分立”基础上实现“语词合一”,进一步提出了构建“汉语词语学”的设想,即先“分而合”,“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汇学”合于一处,构建“汉语词语学”;再“合而分”,“汉语词语学”下分的“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汇学”作为平行学科再进行各自的研究。
    ④汉语词汇学体系包含的“两种关系、三重表现、四个特征”,不仅适用于“词”,也适用于“语”。如“两种关系”中的聚合关系,在同义类聚中除了“同义词类聚”这一次类外,还包括“同义语类聚”“同义词语类聚”这两个次类。“同义语类聚”如“临渴掘井、临时抱佛脚”等;“同义词语类聚”如“真诚、诚挚、真心相见、真心诚意、肝胆相照”等。反义类聚亦然,除了“反义词类聚”这一次类外,同样也存在“反义语类聚”“反义词语类聚”这两个次类。“三重表现”不仅适用于“词”,也适用于“语”,如词的色彩中的风格色彩所区分的书面语体与口语体,非“词”所独具,“语”也同样表现出这方面的差异。如成语,因其结构精炼且富有形象,说明问题透彻,一般属书面语体;而歇后语,则因语言通俗易懂,常属口语体。“四个特征”中的“层次性、制约性、整体性、开放性”也无一例外都适用于“语”。
    ⑤关于“语汇学”拷贝“词汇学”术语的问题,可参见周荐(2014:548):“因为有‘词典’而有‘语典’,有‘词性’而有‘语性’,有‘词类’而有‘语类’,有‘构词法’而有‘构语法’……温先生为其‘语汇学’术语增设的原则,基本上是你词汇学有,我语汇学就要有……这样的在学科分类和学科术语上标新立异的随意之举,恐无益于学科的进步,而只能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另外,如韩敬体(2009:98)所质疑的温端政将“语素”这一术语界定为语之素的相关论述,也须认真加以考虑。
    原文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陈庆祜,周国光.词汇的性质、地位及其构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
    [3]周荐.论词汇单位及其长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1)
    [4]刘叔新,周荐.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徐时仪.语言文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7]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重排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杨振兰.现代汉语词彩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9]黄景欣.试论词汇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文,1961,(3).
    [10]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11]徐国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2]周国光.语义的缠绕和词汇体系的必然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13]孙常叙.汉语词汇(重排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4]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5]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1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7]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8]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9]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0]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1]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2]温端政,沈慧云.“龙虫并雕”和“语”的研究——敬以此文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J].语文研究,2000,(4).
    [23]温端政.论语词分立[J].辞书研究,2002,(6).
    [24]温端政.“语词分立”和方言语汇研究——重温吕叔湘先生《中国俗语大辞典·序》[J].语文研究,2005,(2).
    [25]温朔彬,温端政.汉语语汇研究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6]黄忠廉.创立语汇学有学理依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08.
    [27]温端政.论字典、词典、语典三分[J].辞书研究,2014,(2).
    [28]韩敬体.词语的混同、分立与辞书编纂问题[A].温端政,吴建生.汉语语汇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9]周荐.中国词汇学发展需明晰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5-18.
    [30]刘静静.也谈“语词分立”[J].辞书研究,2011,(6).
    [31]曾昭聪.论明清俗语辞书的收词特点——兼论辞书编纂中的“语词分立”观与“语词兼收”观[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2,(6).
    [32]周荐.语词分合问题引发的若干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14,(4).
    [33]温端政.树立正确的语词观——兼与周荐《语词分合问题引发的若干思考》一文商榷[J].辞书研究,2016,(1).
    [34]刘静静.“语词分立”和“语典学”的立异[J].辞书研究,2016,(1).
    [35]周荐.术语创制与词汇学学科发展[J].汉语学报,2017,(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