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on the Theory of Word-Phrase Separation from the Systematic Perspective of Lexicology 作 者:赵越/周荐 作者简介:赵越,吉林松原人,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学研究(江苏 南京 210097);周荐,天津人,南开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学、词典学研究(澳门 999078)。 原发信息:《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0176期 内容提要:汉语词汇学的体系性植根于汉语词汇学之系统性,汉语词汇学的体系性包括两种关系、三重表现、四个特征。两种关系,体现为词汇单位内及彼此间的组合关系与词汇单位间形成的聚合关系;三重表现,指词语的结构、词语的意义及词语的色彩所形成之体系;四个特征,指词汇体系自身所独具之层级性、制约性、整体性及开放性。文章以词汇学的体系性为学理依据来分析近年来出现的“语词分立”说,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论述,旨在活跃学术气氛,推进词汇学学科建设。 The systematicness of all subsystems on Chinese lexicology is rooted in systematicness of Chinese lexicology.It includes two relations,three expressions and four characteristics.The two relations mean syntagmatic relation in a kind of lexical unit or between in different units and paradigmatic relation existing in different lexical units.The three expressions refer to systems of all subsystems coming from structure,meaning and emotional usage of words and phrases.The four exclusive characteristics are gradability,conditionality,wholeness and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The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y of word-phrase separation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ystematicness of all subsystems on lexicology.Also,related issues are discussed and it aims at promoting academic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exicology. 关 键 词:词汇学/系统性/体系性/“语词分立”说lexicology/systematicness/systematicness of all subsystems/theory of word-phrase separation 一、汉语词汇学是一个体系 1.何谓词汇学的体系性 体系,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1](P1288)系统,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1](P1407)体系与系统有同有异,“同”体现为两者均具有整体性;“异”在于系统所言之整体系由同类事物组成,而体系所言之整体则是由若干有关事物构成。即体系由系统构成。① 词汇体系,包括词汇形式、意义、功能、结构等分系统。[2词汇学的体系性植根于词汇学的系统性,其在英、俄、日等语言中也普遍存在,并非汉语词汇学所独具。这些均已被英、俄、日等语言中的有关研究证明,如马秉义的《英语词汇系统简论》、张锐主编的《俄语词汇学与构词学》、张良玺主编的《俄语词汇学纲要》、吴侃的《日语词汇研究》等。词汇体系由词汇各分系统构成,正因为词汇各分系统及系统间体现了词汇的整体性、完整性及不可分割的性质,才有了词汇学的体系性。 2.汉语词汇学体系性的两种关系 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和聚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是语言中两种基本关系,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部门中均有体现。汉语词汇学体系性在“词”“语”系联方面凸显了这两种关系。 组合关系表现在汉语词汇体系内各级单位结构及单位间的构造能力上。组合关系实质是同现关系,在汉语词汇体系内,各词汇单位彼此关联度较强,并非有甲单位、无乙单位,或有乙单位而无甲单位,而是彼此共现,共同服务于词汇学“大厦”。“汉语的词汇单位包括字、词、仂语、熟语等。”[3]自双字格至12字组合,有“词”有“语”。单位间的组合,如双字格组合为四字格,体现了“词”“语”的关联。不少四字格成语,其内部所析出的两个双字格仍可以“词”的身份出现。如:“白云苍狗”“小心谨慎”等,这些四字格的“语”都可以析出双字格的“词”。再如五字组合中,既可析出“2+3”式的双字格与三字格的组合(“快刀斩乱麻”等),也可析出“3+2”式的三字格与双字格的组合(“青铜器时代”等)。 聚合关系表示类别集合,即同类关系,在词汇体系内表现为各级词汇单位间因某些标准或指向而形成的集合类别。如关于同义词语所形成的类聚,刘叔新、周荐将其分为“词:词”“语:语”“词:语”三种类型。“词:词”的同义聚合如“一点儿一些微”等;“语:语”的同义聚合如“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等;“词:语”的同义聚合如“稀少—寥若晨星”等。[4](P74~76)再如词义系统中关于某一概念的类聚,亦体现了词汇体系的聚合关系。徐时仪在论述“汉语词义系统”时以“用手接触物体”这一概念为例,指出词义会显示出不同的意义侧重点而区分为不同的词义类别,从而构成这一概念的聚合。[5](P130~131)当前,汉语词汇体系内已形成同源、同构、同族等多个聚合关系,各聚合关系所在类聚皆有自身的界定和功能。 3.汉语词汇学体系性的三重表现 就词语在语言体系中所处位置而言,汉语词汇学的体系性可从词语的结构、词语的意义以及词语的色彩等三个方面加以考量。词语的结构,指显露在外的可见形式。词语的意义,指词构所呈现出来的关系或内容。词语的色彩,基本属于语体范畴,与语用密切相关。一个词汇单位能够在词汇系统中存在,在言语交际中传递信息,必定有词语的色彩所体现的语用价值作为支撑。任何词汇单位,都有其词构形式,都与特定的词义和词语的色彩相联系。因此,三者是词汇体系中彼此间关联度最为紧密的三重表现。 从词语的结构看,词汇学的体系性表现为各词汇单位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统一的构造规律上。以字为构词部件,从形制上看,有双字格、三字格、四字格、五字格及以上组合,以及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熟语的结构。此外还有如待嵌格式等词汇特殊结构的存在。[6](P123~263)不同词语结构的转化有内在规律可循,如三字格可析出“1+1+1”“1+2”“2+1”等不同次类,词汇单位的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析出过程体现了不同词汇单位(既含“词”,也含“语”)间的彼此关联,这是汉语词汇在结构上系联为一个有机系统的实证所在。 从词语的意义看,词汇学的体系性体现在两个或几个词语在语义上的相互联系,其所构成的聚合称为类聚,具体分为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位词、同音词等词义类聚。以现代汉语“同义词类聚”为例,可下分为“同义词类聚”“同义语类聚”“同义词语类聚”三个次类。“同义词类聚”都是“词”,如“领土、疆土、国土、领域”等;“同义语类聚”都是“语”,大多是两个,如“临渴掘井、临时抱佛脚”等;“同义词语类聚”有“词”有“语”,而“语”的句法功能与“词”的词性所体现的句法功能基本保持一致,如“纯洁、冰清玉洁”等。[7](P314~316)“词”“语”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组成了汉语词义的系统。 词语的色彩,指词语中“所蕴含的某种独特的格调、韵味、倾向、气息等,一般视之为词义内容的一部分,称之为词的色彩意义”。[8](P1)词语的色彩类聚可分为“感情色彩、形象色彩、风格色彩、时代色彩、外来色彩、民族色彩、地方色彩”等。词语的色彩同词构、词义一样形成自身的聚合。这里以词语的形象色彩及风格色彩为例,如“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这一对同义语类聚中,其差异体现在形象色彩及风格色彩中语体风格的不同。“木已成舟”表现为“木料制成木船的形象色彩”,属书面语体;而“生米煮成熟饭”则表现为“大米煮成熟饭的形象色彩”,属口语体。词语的色彩将“词”“语”共同作为词汇单位组合成不同的类聚。 4.汉语词汇学体系性的四个特征 (1)层级性。早在20世纪60年代,黄景欣就指出,“可以把整个词汇体系分析成许多不同的词汇层,以及每一个词汇层中所包含的许多不同的词汇单位”;[9]80年代,武占坤、王勤将汉语词汇分成了“词素(层)”“词(层)”“熟语(层)”三个层次;[10](P3~4)90年代,刘叔新将汉语词汇体系分出两个层次,[7](p412)徐国庆也对汉语词汇体系的“要素”“聚合”“层级”三个平面进行了层级性的相关论述。[11](P31,P39)综上,学界对汉语词汇学体系的层级性多有研究,层级性由此成为汉语词汇体系的特征之一。 (2)制约性。作为普世规律,世界上的事物与现象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汉语词汇体系由汉语词汇形式等分系统构成,词汇内部各成分间彼此制约,共同服务于所在的词汇体系。以词义为例,一个词语的意义必然被其所在词汇体系中的其他相关词语的意义制约,从而决定其自身意义,如“没有‘船、船具、器具、铁、石、停止、设备’等词语的意义,也就无所谓‘锚’的意义”。[12]词语意义的确定,体现了汉语词汇体系的制约性。 (3)整体性。汉语词汇是个体系,整体性作为汉语词汇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由体系内各词汇单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各词汇单位并非以孤立、离散的方式进入词汇系统,而总是在词汇系统中形成如同义、反义、同音、上下位、同源、同族等类聚集合,并在与其他词汇单位聚合时实现自身的定位及价值。加之词汇体系内各系统的汰旧换新,无不表现出词汇体系之整体性特征。 (4)开放性。词汇在语言各部门中表现最为活跃,此乃词汇体系所表现出来之开放性使然。词汇体系各系统要实现内部各单位及关系平衡,就须不断与词汇外部交换成员,通过开放实现自我调整,使之适应词汇体系的发展。词汇体系各系统的开放性体现为以下方面:新词语的增生(含旧词新义);词语的分合;词语的缩略与羡余;外来术语等译词。通过开放性这一特征,词汇体系得以发展完善。 从以上汉语词汇体系所形成之两种关系、三重表现、四个特征来看,现有的词汇体系是与词汇内部的组成成分彼此适应的。它们在历史上形成,如今稳定地存在,而在可预见的将来,看不出哪一部分有要分离出去的需要和理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