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华做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宋霖/供图 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祝华教授的报告《中文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可信度与关注度》,从可信度和关注度两个方面反思中文研究的国际地位还有待提高的原因以及改变学术地位的建议。她指出,社会科学和艺术人文科学,要真实和踏实地在国际学术界中开拓自己的价值,真正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是在国际上站得住,有声音,有影响;“立地”是接地气,立足于中国现时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世界知识的中文表达”的战略意义不单纯是学术上的交流互益,而是话语权、软实力的重新分布、平衡。我们在着手于中国问题的时候,要从国际的视角来考虑个人科研的贡献和创新。首先,要考虑研究的社会现象会同相应国家、地区产生共鸣;其次,研究成果是不是会对已有的理论或者学术研究方法有所创新、改善。作者写文章摘要、设计方案时要用国际影响范围、国际科研意义和严谨程度这三个标度来衡量自己。 张洪明做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宋霖/供图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张洪明教授的发言以《“世界知识的中文表达”平议》为题,重点关注语言表达的背后所存在的学术思想体系和对国际学术共同体的贡献,他认为这才是汉语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国讲好世界知识,才能在世界上讲好中国知识,讲好世界知识首先要学好世界知识,至少要学到合格的地步。如果仅仅是在中西方之间寻找平衡,没有驾驭能力,奢谈中西结合只能产生一些不伦不类的结果。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首先应该思考学好语言学的世界知识和中国知识。如果没有讲好中国故事,又把这个没有讲好的故事反馈到世界故事里去,或者没有把世界故事真正理解,然后运用到中国故事里去,势必会产生扭曲的故事。要让中国故事在世界故事里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地位,必须先学好世界故事,准确陈述好中国故事,然后才能使中国故事在世界故事中有一席之地。 在自由发言阶段,与会学者崔希亮、李行德、孙茂松、李长波、顾钢、林华、高雪松、史有为、周荐、周小兵、卢涛、洪波、徐杰、章宜华、陆俭明先后发言,围绕着与主题相关的学术体系建设、全球视野、国际学术交往、翻译质量、术语表达规范、范式研究及话语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